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奮進力量。11月13日,一場別開生面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抗戰文物展校園巡展”在我校阜成路校區舉行,通過主題宣講、詩文朗誦與實物展覽相結合的形式,打造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讓愛國主義教育在校園里“活”起來、“實”起來。
烽火里的旋律
活動在“銘記歷史 勇擔使命”主題宣講中拉開帷幕。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廣場合唱團的學生代表李天琪以《烽火里的旋律》為題,生動講述了抗戰時期那些激昂奮進、鼓舞人心的歌曲背后的故事。這些旋律穿越時空,讓大家仿佛置身于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到先輩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青春在奉獻中閃耀

劉孟飛在《青春在奉獻中閃耀》的宣講中,分享了作為紀念大會志愿者在雨夜中堅守崗位、引導嘉賓、默默奉獻的動人故事。他談到雨夜中堅守崗位的經歷時表示:“志愿服務精神體現在這些細微之處。能以‘螺絲釘’姿態服務國家盛典,是青春最閃亮的注腳。”
中流砥柱 光耀千秋

朗誦《中流砥柱 光耀千秋》將活動推向高潮。朗誦者們聲情并茂,用激昂的語調、飽滿的情感,謳歌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信仰、無畏的勇氣和頑強的斗志,贏得了現場師生的陣陣掌聲。


在“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抗戰文物展校園巡展”講解環節,講解員們圍繞精心布置的展品,結合珍貴的歷史圖片和翔實的史料,為師生們詳細介紹了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會議、重大決策以及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從瓦窯堡會議、洛川會議等重要會議的文物,到《對日戰爭宣言》《論持久戰》等文獻,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師生們認真聆聽,不時駐足凝視,深刻感悟到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偉大貢獻和偉大精神。

這場特殊的“大思政課”在學生中引發深刻共鳴。商學院學生俞欣蕾表示:“這堂特殊的思政課讓我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亡時刻的歷史擔當。”食品與健康學院學生高雅分享道:“展覽不僅是文物展示,更是先輩們用熱血鑄就的精神豐碑。”同學們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不應只追求個人成長,更要把青春融入祖國的發展,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遠芳表示:“學校將繼續深化‘大思政課’改革創新,讓思政教育更加貼近學生、觸動心靈。”

各學院也圍繞此次巡展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學校還舉辦了“偉大抗戰精神”百姓宣講團校園行,“傳承與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先進模范進校園等活動,推動了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同時,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精心打造的“銘記歷史 勇擔使命”系列宣講活動也將持續開展。

活動當天,《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雜志主編蘇金柱、編輯王曉波、張瑩,學校團委書記單紫薇、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遠芳、團委干部蔡皓宇,以及北京工商大學2025年“青馬工程”星火初級團校學員代表共同參加了這堂特殊的“大思政課”。與會領導表示,將繼續深化館校合作,將更多優質資源融入學校“大思政課”建設,不斷提升立德樹人實效。
展覽是文物保護和活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載體,巡展則是文物保護利用的鞏固拓展和有效補充。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注重整合資源,不斷創新巡展方式,積極探索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2025年,北京地區流動博物館進校園項目走進北京市各區24所學校,其中高中校17所,初中校3所,小學1所,高校3所。通過精心布置的展覽、珍貴的歷史圖片和包含歲月痕跡的文物,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校團委遴選6名學生講解員,暑期完成講解培訓,11月校園巡展期間面向廣大師生講述系列抗戰故事,讓中國人民的抗戰精神入腦入心。
作者:蔡皓宇
編輯:曹 薇
審核:單紫薇
審定:王遠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