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首頁» 新聞資訊» 綜合新聞

【教學綜合改革】項賢明教授報告:教學乃大學第一要務

   

20111125-26日,北京工商大學隆重召開本科教學綜合改革會議。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項賢明教授為全體校領導、中層干部、系主任、教學督導專家代表帶來了一場題為“教學乃大學第一要務——比較的視角”的精彩報告。

項賢明教授以比較的視角,系統的闡述了國外大學本科教育情況,主要包括大學本科教學的重要地位,大學課程設置的體系、目標,大學本科教育的方式和體制,大學教師、學生的權利與責任,大學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大學課堂的神圣性。

他認為,美國大學中本科教學居于重要地位,突出表現在美國大學的行政體系當中,教務系統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擔著大學的招生、注冊與管理,學生活動,教學設施設備及校園網絡,圖書與檔案,教師聘任、評價和升職,科研資助與合約管理關鍵性工作。

他介紹,國外的課程體系結構豐富而靈活。從學分比例分布來看,美國研究型大學課程中普通與通識教育占總課程數量的20-25%,主修課程占20-30%、輔修課程占15%,其余為選修課程。國外大學課程設置的目標具有系統、全面的特點,以普林斯頓大學本科生為例,該校制定了12項本科生培養目標,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技能、獨立思考、判斷、創新能力,還要具有流暢的口頭、書面表達能力。

國外大學在教學方式和體制上具有靈活多樣的特點。學習過程中,教師將講授、討論、自學指導、操作練習和實驗等方式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學校還為學生開設大量的短小精悍課程。這些短期課程使學生接觸到具有引導性和前沿性的知識,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國外大學非常重視專業課程之外的大學教育。在課程是為學生走向社會服務理念的指引下,學校一方面邀請校外知名人士、CEO等回校任教開課,另一方面加強實踐性教學在課程體系中的比重,其中,美國課程計劃中實踐環節比例均達到了30%以上。項教授的報告當中,形式各異、“奇思妙想”的國外大學實踐課程展現在與會人員的眼前,激發了與會人員的興趣。

他強調,大學教師的職責和責任應表現在培養學生。教師不僅要完成規定的教學工作量,還應該精心的批改學生作業,不厭其煩的指導學生學業。教師公開明確的“辦公時間(office hour)”和學生預約是十分必要的。學生應成為“精品課程”的真正評價者,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精品課程的建設速度,保障精品課程的質量。在學生行使評價權利的同時,學生的學習義務也不能被忽視。國外的大學生不僅要參加各類實踐活動增加歷練,還要應對淘汰率非常高的各類考試完成學業。對于如何處理教學和科研的關系問題,應正確把握兩者間的關系,應注意不能將兩者割裂、孤立起來,一味追求教學或科研都是不科學的選擇。大學課堂是具有神圣性的。課堂上,教師應得到如今社會的普遍尊重,并體會到神圣的使命感。他呼吁在學界娛樂化、教師演藝化、知識分子官僚化的濁浪中,要堅守大學課堂的神圣性!

附:項賢明教授簡介

項賢明,196510月出生,教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德國柏林洪堡大學、英國巴斯大學、日本中央大學、美國芝加哥洛約拉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暨南國際大學等院校講學或做學術研究工作,出訪過美、英、法、德、意、荷、韓、比利時等國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專業論文180余篇(不含非核心期刊、報紙和論文集收錄),出版個人學術專著2部,譯著1部,主編高校教材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