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揭榜”,用創新“掛帥”。9月26日至29日,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下簡稱“挑戰杯”競賽)2025年度中國青年科技創新“揭榜掛帥”擂臺賽“種業科技創新領域”“生物醫藥領域”終審決賽在海南三亞、內蒙古呼和浩特圓滿落幕。北京工商大學斬獲全國特等獎3項,其中擂主1項(特等獎得分第一名),并獲一等獎1項,實現歷史性突破,刷新學校在“挑戰杯”賽事中的最佳戰績!




“揭榜掛帥”聚焦產業關鍵領域設置擂臺,面向全國“張榜求賢”。我校4支參賽團隊從千余個項目中脫穎而出,全部斬獲國家級獎項,充分展現了北工商青年敢闖敢試、善作善成的科技擔當。值得一提的是,獲獎團隊涵蓋8個學院的13個學科,包含17名本科生、15名碩士生以及5名博士生,他們以扎實的研究、清晰的邏輯與創新的方案,在國家級舞臺上展開“硬核”比拼。這一成績的取得,正是學校深入實施“工商一體”發展戰略,推動跨學科融合、培養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的生動實踐與嶄新成果。

種業科技擂臺
AI技術賦能農業北工商勇奪全國擂主

9月27日,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舉辦的2025年度中國青年科技創新“揭榜掛帥”擂臺賽“種業科技創新”領域主擂臺賽中,有來自全國的71支青年科創團隊同臺競技,圍繞智慧農業、基因編輯、種質資源創新、水產育種等五大方向展開技術攻堅。我校團隊憑借卓越表現,一舉摘得擂主桂冠,并在頒獎典禮上作為擂主學生代表進行路演展示,向全國展現北工商智慧!

項目名稱:茶語感知——基于圖像光譜的白茶智慧萎凋裝置
項目負責人:朱丹陽(語言與傳播學院)
指導老師:馬慧鋆(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徐春明(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學波(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
團隊成員:朱丹陽、楊雨菲、蔣子悠、王東培、楊逸帆、耿浩宸、呂馨怡、熊若岑、毛耕順

項目介紹:項目針對白茶萎凋工藝依賴人工經驗、標準化程度低的行業痛點,自主研發了一套融合計算機視覺與高光譜技術的智能監測系統,助力茶產業提質增效與鄉村振興。
生物醫藥擂臺
AI+健康雙輪驅動三支團隊全部斬獲獎項

9月28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辦的2025年度中國青年科技創新“揭榜掛帥”擂臺賽“生物醫藥領域”主擂臺賽中,匯聚了全國136所高校、279支隊伍、超800名青年科技英才,他們圍繞動物疫苗、生物發酵、合成生物學等15個前沿方向展開激烈角逐。我校3支團隊入圍終審并全部獲獎,充分展現食品與健康學院服務國家戰略、行業所需的科研擔當。
特等獎團隊

項目名稱:基于AI與藥食同源理念的中式功能性乳制品開發及功效驗證
項目負責人:翟獨晨(食品與健康學院)
指導老師:張嬋(食品與健康學院)、張明(食品與健康學院)
團隊成員:翟獨晨、程曉晴、王煜佳、胡靜函、王雪兒、吳世翔、謝孟晗、董慧君

項目介紹:項目榮獲該賽道特等獎第二名。團隊響應“健康中國2030”戰略,創新融合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藥食同源理念,突破中式餐飲乳制品的應用瓶頸,推動乳制品在中式餐飲中的科技化升級,為健康飲食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項目名稱:酪跡尋真:AI驅動的中華酪食茶點地理煥新
項目負責人:劉佳歡(食品與健康學院)
指導老師:王蓓(食品與健康學院)、丁珊(設計與藝術學院)、孔春麗(食品與健康學院)
團隊成員:劉佳歡、王賀、王亞東、湯一鑫、王喜然、周佳鈺、郭子銳、李新陽、洪曄添、王雪菲

項目介紹:項目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戰略,以AI科技賦能中國地域特色乳制品創新,構建數字化乳業文化地圖的茶點解決方案,打造“一地一味”健康乳酪茶點,重塑傳統養生智慧,推動建立乳業數字輿圖,重新定義國人的茶歇時刻。
一等獎團隊

項目名稱:糧芯稻:全球首個基于多模態AI的大米基因品種風味全鏈質控創建
項目負責人:胡靜函(食品與健康學院)
指導老師:梁杉(食品與健康學院)、李赫(食品與健康學院)、王彥波(食品與健康學院)
團隊成員:胡靜函、安九龍、葉國棟、李思萱、孫璐瑤、劉婉璐、趙琳、李婉茹、姚圣泓、張俏麗

項目介紹:項目是全球首個基于多模態AI的大米基因-品種-風味全鏈質控系統,直面產業摻假亂象與品質管控難題,實現了基因與風味數據的AI融合分析,不僅可精準溯源,更能通過智能復配優化風味,提升產品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多次強調“可以探索搞揭榜掛帥,把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為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指示精神,共青團中央等單位自2021年第十七屆“挑戰杯”起設立“揭榜掛帥”專項賽,至今已成功舉辦三屆。在本屆賽事中,我校師生踴躍參與,校團委在“種業科技創新領域”“生物醫藥領域”共組織推報19項作品參加全國競賽,經過激烈角逐與嚴格評審,最終4支入圍團隊全部榮獲國家級獎項。目前學校正積極準備“人工智能領域”“信息技術領域”的后續賽事。

學校始終堅持“工商一體化”發展戰略,緊密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前沿,鼓勵青年師生勇闖科技創新“無人區”,在破解“卡脖子”難題中“挑大梁”“當主角”。展望未來,學校將持續引導廣大青年將個人奮斗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瞄準國家戰略與首都產業需求,踐行“國之大者”,加速大學生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加澎湃的北工商青春力量!
來源:校團委
編輯:曹薇
審核:單紫薇
審定:王遠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