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國際經管學院郭毅教授接受國內重要新聞媒體采訪50多次,就宏觀經濟數據、社會熱點問題、國內經濟政策、國際關系態勢等方面新聞提供專家解讀。
自加入國際經管學院以來,郭毅教授先后13次接受新華社的采訪,主題包括兩會新聞、經濟數據解讀、“十四五”規劃等方面。采訪視頻網絡瀏覽量共計1631.6萬人次,單次采訪視頻均超過100萬瀏覽人次。2021年2月以來,郭毅教授應邀參加中國教育電視臺“e世界”等晚間熱點時段新聞欄目,先后11次參與節目討論,主要就國際政治、經濟領域重要事件以及中國社會生活熱點問題進行新聞點評。此外,郭毅教授30多次作為嘉賓進入演播室或者連線北京交通廣播電臺103.9頻道,就經濟社會熱點問題與聽眾交流互動。2022年“兩會”期間應中國日報(中文網)邀請,在“大使提問”欄目中就“中國將如何推動國際人文交流?”問題,與馬來西亞駐華大使拉惹·努西爾萬先生進行交流,發表專家意見。2021年9月,郭毅教授應央視農業頻道的邀請,參與”三農三人談“節目,作為企業社會責任專家與法律領域學者一起,就當時受到廣泛關注的“996”超時用工問題展開討論,節目視頻被人民日報(網絡版)等多家國內重要媒體轉發。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郭毅教授還應國內多家媒體的約稿,就疫情防控期間經濟發展、社會治理、企業公益行動等問題,在人民網、南方周末、21世紀經濟報道、騰訊新聞等網絡媒體上發表專欄文章,提供意見見解。
提供社會服務是大學的重要使命,郭毅教授結合在所從事的理論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領域教學科研工作,積極參與媒體采訪交流,提供高校專家意見,是北京工商大學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體現。北京工商大學把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和“兩區”“三平臺”建設作為學校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重要目標,將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工作與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有機融合,在以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的學術成果貢獻于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校、學院、學科的創新力和影響力。
一、新華社
1.2020.05.13 157.4萬 數據解讀:中國4月CPI同比漲幅重回“3時代
2.2020.05.25 108.7萬 兩會聲音: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3.2020.07.10 116.8萬 6月CPI漲2.5%
4.2020.10.14 116.0萬 中國外貿“轉正”了。
5.2021.01.06 138.3萬 中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6.2020.10.15 104.1萬 CPI同比漲幅重回“1”時代
7.2020.10.31 105.2萬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8.2020.11.01 145.0萬 “十四五”新征程: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
9.2020.12.18 123.7萬 國際巨頭緣何“加倉”中國?
10.2021.03.12 113.2萬 啟航“十四五”:中國新征程世界新機遇
11.2021.05.06 107.5萬 2.3億人次!“人從眾”里有你嗎?
12.2021.06.17 145.5.萬 5月成績單出爐,中國經濟保持穩定恢復
13.2022.06.06 150.2萬 全球連線:(數讀中國)疫情下的新消費“賬單”
二、中國教育電視臺
1.2022.07.28 美國通脹率居高不下,美聯儲再加息75個基點
2.2022.06.23 “后備箱集市“火了,能點亮城市夜經濟嗎?
3.2022.06.14 美國5月CPI同比漲幅為40年來新高
4.2022.05.28 打通物流堵點難點,解決外貿企業燃眉之急
5.2022.05.25 茅臺醉翁之意不在酒,巨頭紛紛跨界“鎖住“年輕人
6.2022.05.1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人民幣在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
7.2021.10.04 韓朝熱線重啟,日本新內閣上臺
8.2021.05.21 ?;?!4分鐘完整回顧11天巴以激烈沖突
9.2021.04.20 博鰲亞洲論壇:凝聚亞洲智慧,造就美好未來
10.2021.03.24 推動世界多極化,中歐合作對雙方都有利
11.2021.02.10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如何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明方向
三、人民網
化危為機,新經濟如何催生新動能?2022.06.25
四、中國日報(中文網)
大使提問:中國將如何推動國際人文交流? 2022.03.17
五、人民日報
三農三人談:你被996了嗎?2021.09.22
六、南方周末
1.騎手困在系統里,平臺的社會責任困在組織架構里2020.09.11
2.互聯網平臺企業履責須正視自身的公共屬性,2019.12.23
七、南方周末
完善營銷網絡是直銷企業的社會責任重點 2019.07.05
八、21世紀經濟報道
企業社會責任:從粗放式生長到高質量發展 2018.02.01
九、騰訊新聞
瑞幸財務造假背后,信譽崩塌時無人能幸免 2020.04.06
郭毅,經濟學博士。現為北京工商大學國際經管學院教授,黨委書記。2004年7月畢業于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5年至2010年先后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經濟學、現代企業理論與企業社會責任等。作為社會責任專家參與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智庫、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社會責任智庫、中國通訊企業協會、中國互聯網行會協會、南方南末等多家國內機構的社會責任研究工作,擔任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26000社會責任標準全球利益相關方網絡專家、責任管理教育中國學術委員會副主席等,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和行業性社會責任管理標準的研究與制定工作,入選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養計劃,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