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首頁» 新聞資訊» 綜合新聞

2025·學術前沿論壇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專場“貿易沖擊下的產業安全和金融安全”學術論壇舉辦

10月25日,由北京市社科聯、北京市社科規劃辦主辦,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區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承辦,經濟管理出版社協辦的2025年學術前沿論壇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專場——“貿易沖擊下的產業安全和金融安全”學術論壇暨2025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年會,在我校阜成路校區成功舉辦。

我校黨委書記沈千帆,對外經貿大學黨委書記黃寶印,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吳衛星,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毛新述,北京市社科聯學術活動部主任張瑾,我校區域金融工程中心主任、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楊德勇,我校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張春萍、執行院長詹新宇、副院長許敬軒和牛曉燕,我校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區域經濟學會會長龔曉菊,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原院長、北京區域經濟學會監事長李曦輝,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胡海峰,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北京工商大學金融校友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李志生,北京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時霞等參加本次會議。

會議邀請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科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北京城市學院、山西財經大學、溫州理工學院、河北金融學院、中國投資協會新基建委員會、海關總署研究中心等高校及研究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以及河北省金融辦、內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局、北京農商銀行、中國投資協會新基建委員會、海關總署研究中心、北京馳標咨詢、中建政研、金信網銀、北京大志投資等政府、金融和企業代表等百余人參加了會議。

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毛新述致開幕詞。他介紹了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科的發展歷程、建設成績和未來展望,并表達了對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及本次研討會的祝福和期待。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楊德勇致歡迎詞,對蒞臨大會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歡迎,對近年來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取得的成就進行了匯報,并闡述了本次學術論壇主題定為“貿易沖擊下的產業安全和金融安全”的現實考量。大會開幕式由我校經濟學院執行院長詹新宇主持。

圖:北京工商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毛新述

專題報告(一)由我校經濟學院執行院長詹新宇主持。本階段由4位演講嘉賓作了主題發言。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黃寶印教授的演講主題是“貿易沖擊下我國產業安全的觀點分析”,他指出,貿易沖擊已從單純的經濟問題演變為關乎國家安全的戰略議題。如何統籌發展與安全,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已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黃寶印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吳衛星教授的演講主題是“機器人應用與居民家庭收入分布”。他認為,中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應用的主力市場,隨著機器人在制造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的廣泛應用,將對中國的勞動結構、收入分配、區域發展格局產生深刻影響。

圖: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吳衛星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許教授的演講主題是“貿易沖擊下金融安全的韌度——從資產負債表到產業鏈的護城河”。他從新常態下貿易沖擊的視角切入,對如何構建金融“護城河”藍圖提出建議,對“護城河”升級為“運河”的未來前景進行了展望。

圖: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許

北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主任、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系主任劉曉蕾教授的演講主題是“從資本市場看地方產業鏈政策、建設及安全”。她強調,在全球供應鏈格局深刻重塑背景下,產業鏈安全已成為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組成部分,并從資本市場角度對加強產業鏈安全和金融安全發表了深刻見解。

圖:北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主任、光華管理學院系主任劉曉蕾

專題報告(二)由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原院長、北京區域經濟學會監事長李曦輝主持,本階段由5位演講嘉賓作了主題發言。

圖: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原院長、北京區域經濟學會監事長李曦輝

金融時報社原總編輯、研究員姜再勇分享的主題是“關于貿易沖擊對金融安全影響的思考。他從貿易沖擊對金融安全的傳導渠道和金融政策措施集成的角度進行分析,提出構建金融安全常備體系以降低貿易沖擊影響。

圖:金融時報社原總編輯、研究員姜再勇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吳玉章高級講席教授、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孫久文教授分享的主題是“新質生產力金融支持效率評價”。他對金融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進行了剖析,分析了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效率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圖: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吳玉章高級講席教授孫久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國際產業研究室副主任劉佳駿分享的主題是“民營企業出海面臨的新問題與應對建議”,他全面介紹了我國民營制造企業出海的現狀和挑戰,總結并提出了未來發展方向。

圖: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國際產業研究室副主任劉佳駿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胡海峰教授分享的主題是:“‘十五五’時期我國普惠金融體系發展展望”。他回顧了“十四五”時期建設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成就,總結了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體系的主要挑戰,并為“十五五”時期普惠金融體系突破這些挑戰提出了創新路徑。

圖: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胡海峰

北京工商大學區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楊德勇教授分享的主題是“貿易沖擊下的產業安全與金融安全”。他認為,為了靈活解決外部沖擊的影響和發展堵點,必須把握好國際環境的窗口期和依靠黨的政治領導優勢。

圖:北京工商大學區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楊德勇

下午的主會場由專題報告(三)、專題報告(四)、圓桌論壇三部分組成,共有11位專家、學者發言。其中,專題報告(三)由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教授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胡海峰主持。

河北省金融工作辦公室原副巡視員王錦安報告的主題是:迭代地方政府金融服務思維模式,強化資本導航“引力場”建設——學習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思考。他指出,面對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的要求,應主動迭代經濟服務思維模式,強化資本的“引力場”建設。深化金融服務平臺體制機制,協同五元力量聯動,努力打造“京、津、冀”區域金融服務示范新高地。中國地方金融研究會副會長、北京農村商業銀行原行長金維虹報告的主題是:走進宏觀經濟的世界。金會長分別從實現的核心經濟指標、從經濟發展的趨勢、經濟要素本質、經濟發展周期和影響經濟現狀及趨勢的相關原因,對宏觀經濟提出了深入淺出的見解。

   

山西財經大學高質量發展研究院院長張曉燕教授報告的主題是:現代金融監管的范式轉型與系統重構。她結合自身的研究與實務經驗,系統分析了現代金融監管的內涵、演化路徑與發展方向,強調現代監管體系已成為維護金融安全與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基礎設施。我校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區域經濟學會會長龔曉菊報告的主題是:貿易沖擊下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安全和國產替代。她對目前貿易沖擊和半導體產業鏈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對構建高水平安全與高質量發展格局提出了政策建議。

   

專題報告(四)由我校經濟學院副院長許敬軒教授主持。河北金融學院教授、高教研究所所長李俊強以“金融科技對營商環境的影響研究”為題進行了分享。他對2011—2023年中國省際平衡面板數據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金融科技對營商環境存在顯著且穩健的正向作用,并據此提出了優化政策建議。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體育大學副教授馬天平以“文體旅產業為什么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抓手?”為題進行了分享。他指出,隨著經濟發展階段與社會心理結構的變化,文體經濟正從邊緣領域走向核心增長動力。這種轉變不僅是消費需求變化的反映,更體現了經濟結構與社會治理邏輯的演進。北京工商大學數字金融中心主任張正平教授分享的主題是:點“數”成“金”——公共數據開放能促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嗎?他對2011-2022年中國大陸287個地市數據進行了實證研究,認為公共數據開放顯著促進了當地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穩健結論,并提出了應繼續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多措并舉強化金融競爭等對策建議。

      

最后,此次會議還特設了圓桌論壇環節,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業協會和企業代表,圍繞“金融安全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進行對話。圓桌論壇環節由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牛曉燕主持。

北京馳標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士宗從“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沖債務風險的主要方法路徑”,中建政研集團董事長、北京區域經濟學會理事梁艦從“C+F+EPC+O模式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投資協會新基建委員會副會長王學德從“區域新基建經濟探索”,北京金信網銀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王德軍從“人工智能賦能數字金融風險防范”等不同主題進行了分享,他們從破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服務區域經濟新模式、區域新基建投資和創新性金融安全預警等角度進行了交流,為如何穩定持久的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對話嘉賓與主持人還圍繞金融安全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具體問題,進行了精彩探討。

圖:從左到右依次為牛曉燕、梁艦、李士宗、王學德、王德軍

會議閉幕式由我校經濟學院副院長牛曉燕進行了總結致辭。她表示,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和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的發展,離不開各位教授、專家的支持和關心,并對各位行業精英的出席和分享表達了謝意。

本次會議以2025年北京區域經濟學會年會為交流平臺,與會知名專家學者、政府單位、金融機構和企業代表聚焦“貿易沖擊下的產業安全和金融安全”這一主題,形成了較為豐富的學理研究和實踐探討,將為我國加快產業升級轉型、推動金融強國建設與區域經濟高質量起到較強的啟示作用。

文字 :時霞、畢宏凱、胡圣斌

編輯:吳慧中

審核:詹新宇

審定:王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