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11月2日,2023年秋季學期第四、五講致知學堂在良鄉主校區開講,選課同學均按時到場聆聽講座。

10月31日,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代史綱要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張彥琛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展現時代青春擔當”為題,帶領同學們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闡釋新時代青年如何在實踐中擔當青春使命。

張彥琛強調,黨的二十大是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大會,當代青年應學習其中的精神,擔當起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大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科學謀劃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張彥琛指出,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既要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及相關文本群,又應緊抓“團結奮斗”的關鍵詞,明確“六個必須堅持”與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任務。
張彥琛通過回顧新時代十年中國的偉大變革,闡釋了取得變革成就的重要歷史經驗。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黨的十九大以來的五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張彥琛介紹到,這五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國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成果,完成了三件大事:我國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完成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更是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勝利。張彥琛談到,這些歷史成果的取得體現了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無論是在爭取民族獨立的道路上,還是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也沒有辜負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帶領中國人民走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每一步。


談及北工商的紅色基因與奮斗基因,張彥琛表示,無論是圓滿完成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的服務保障工作,還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志愿工作,抑或是“學生資助宣傳大使”團隊榮獲的專項獎勵等,北工商人都在實踐中展示了新時代的青年擔當。

11月2日,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袁雷以“馬克思家庭教育和家風傳承”為題,帶領同學們深入學習馬克思家庭教育思想和優良家風,闡述新時代我們應如何推進家庭家教家風的建設。
袁雷表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家庭教育的目標。自由全面發展包括自由發展、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和充分發展四個方面。自由發展是相對的,好比帶著鐐銬跳舞;全面發展,強調培養子女的特長愛好;和諧發展,注重子女的身心健康;充分發展,鼓勵激發子女潛能。

袁雷提到,良好的家庭環境是馬克思家庭教育的依托,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創造人,馬克思家庭教育與其他家庭教育最大的差異在于對家庭環境的重視。馬克思家庭教育思想中的家庭環境,不僅指家庭內部環境,還包括父母對待朋友、工作、事業的方式和態度。馬克思主張用夫妻的愛來教育孩子,用對父母的孝來啟發孩子,用對朋友的敬來引導孩子,用對事業的忠來影響孩子。袁雷強調,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是身教大于言傳,正是因為馬克思夫婦以身作則,才將三個女兒培養成道德高尚、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無產階級革命者。
談及馬克思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袁雷指出五育并舉的概念并具體闡釋。五育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五個方面,即家長通過規范子女的道德行為和鼓勵子女參加家里的政治活動,將子女培養成具有崇高道德、理想的人;帶領子女學習文學作品、歷史作品以及外國語言,使其汲取知識,增長才干;注重子女身體發育,帶領子女開展活動,提高身體素質;引導子女欣賞自然美、藝術美,提高其美術修養;陪伴子女進行生產勞動,在提高社會生產的同時,促進子女的全面發展。
袁雷指出,馬克思家庭教育需要科學的態度和方法。與中國傳統家庭教育中三綱五常的倫理價值不同,馬克思秉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教育態度,認為子女并不是父母的附屬,而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同時,對待子女要以用平等的方式,像對待同志一樣對待他們,成為他們忠實的伙伴。談到馬克思家庭教育的方法,袁雷表示其主要分為寓教于樂、寓教于愛和言傳身教三種。寓教于樂,即馬克思在郊游過程中講故事,讓子女在接觸大自然的同時沐浴知識的光輝;寓教于愛,即馬克思為保證子女前途,盡自己所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言傳身教,即馬克思夫婦的革命樂觀主義深深地影響了子女,使他們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事業。

袁雷強調,對于父母和子女來說,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要使子女獲得自由全面的發展,家長需承擔起這份責任,對其進行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教育。同時,父母要牢記“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師”,和子女一起成長進步,不能僅把自己當成一個教育者,要深知“教育者本身一定是受教育的”。
作者:張揚
編輯:吳慧中
審核:王遠芳
審定:倪國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