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首頁» 新聞資訊» 綜合新聞

【校友風采錄】訪82財會專業校友莫躍明:一個“不安分”的腳踏實地者

         

    莫躍明,1964年出生于湖南益陽,北京工商大學(原北京商學院)82級財會專業,1986年本科畢業,現任萬達集團副總裁兼萬達旅業總裁。1986年參加工作,曾在國家旅游局財務司工作,后任中國青年旅行社總社財務部總經理,中青旅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中國泛旅(現中國衛星)副總裁兼總會計師,中國中旅集團總會計師,中國旅行社總社總裁,香港中國旅行社總裁。

莫躍明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是學霸型人物,不是擔任班長就是學習委員。同時他也坦承:“雖然成績很好,但高中之前我是孩子王,非常調皮,闖禍不斷。”但是初中升入高中時的殘酷現實改變了他:“當時我們學校72個初中畢業生,只有2個考入了高中。從那天開始,我突然懂事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離開農村的唯一出路就是考上大學。”于是,莫躍明不再“惹事”,專心學習,考入北京商學院財會系。

大學:三位難以忘懷的恩師

在大學,有三位老師讓莫躍明印象深刻。一是教商業會計課程的李殿富老師。作為課代表的莫躍明跟李老師非常親近:“李老師是一位特別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人。那時李老師家就住在學校里面,我經常去他家,師母也非常熱情。在生活和學習上都非常關心我。”另外一位是英語老師韓廣賢。那個年代喜歡英語的人很少,英語好的人更是鳳毛麟角。莫躍明也是大多數人中的一員。韓老師非常耐心地幫助他,經常在家里給莫躍明“開小灶”,這不僅使他的英語成績得到了提高,也使他對英語產生了興趣。對于輔導員楊金鋒老師,莫躍明更是感嘆:“他幾乎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大學畢業時班上一共7個湖南籍同學,其中6個可以有留在北京的機會。莫躍明是班上男生里成績最好的,又是黨員、學生干部,按綜合條件是絕對可以留下來的。但莫躍明自己傾向于回老家發展,這樣能關照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知道莫躍明的心思后,楊老師非常誠懇地對他說:“留北京的機會是很難得的,而回老家是隨時可以選擇的。”正是這么一句樸實的話對莫躍明的抉擇起了決定性作用,也對他后來的職業生涯乃至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莫躍明談及此事一直心存感激。

工作:三次不為人懂的抉擇

莫躍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國家旅游局。大學時,莫躍明的理想很實際,就是想畢業后找個好工作,做到成家立業、養家糊口、孝敬父母三不誤,但這三件事都需要錢。莫躍明一開始以為,國家旅游局能提供的是一份既能開闊眼界,又有較高待遇的工作,后來他發現國家旅游局是機關,工資待遇很低。這與他當初的期望值差距甚遠,因而他一直想離開。莫躍明遞交了多次辭職報告,卻遲遲得不到批準。直到1990年,莫躍明再一次提出辭職,這次上司開出讓莫躍明升任處長的條件挽留,但目標明確、去意已決的莫躍明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離開,就職中國三大旅行社之一的中國青年旅行社總社。

早在國家旅游局工作時,莫躍明就曾在財務司制度處帶著新畢業的大學生一起擬定了旅游行業的會計制度,在行業內得到了很高的評價。這一經歷讓中青旅直接給他提供了財務科長的職務,然而莫躍明又一次拒絕了高職位,選擇從最基層工作做起。“我知知道自己哪些方面還有不足,知道自己缺少什么。科長職位高,收入好,但不經過實戰歷練,對自己未來長遠發展未必是好事。”莫躍明這樣解釋自己的決定。他從出納開始干,每半年躍上一個臺階,終于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年半后晉升為財務科長。又過了半年,他當上了公司財務部的副總,之后又水到渠成地被提升為財務部總經理和集團副總裁。莫躍明說:“我是從基層做起的,對每個財務崗位都非常熟悉了解,這在后來的管理中幫我極大地減少了管理難度,提升了管理效率,讓我終身受益。”

在中青旅工作多年之后,莫躍明已經非常了解公司各方面的運作情況,他感到得心應手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狀態讓自己沒有了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于是莫躍明做出了他人生路上的又一次重要選擇:離開年薪40萬的中青旅,來到年薪不到10萬的央企——中國泛旅(現中國衛星)。 “這次我不是為了更高的收入,而是為了找到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平臺。我覺得中國泛旅更有利于我實現自我價值。” 莫躍明說,“當時的中國泛旅,無論是規模,還是待遇、品牌都不如中青旅,但發展潛力巨大。況且只有在基礎條件不如原來單位、但卻有很好的發展環境的地方,才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優勢并鍛煉自己。”莫躍明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有信心,對自己更有信心。結果也證明了莫躍明的判斷是正確的。通過與同事的共同奮斗,不僅公司很快地發展起來,而且不到2年,工資待遇也達到了在中青旅時的水平。

莫躍明骨子里其實是“不安分”的。47歲那年,他又做出了一個當時絕大多數人都難以理解的決定:選擇萬達,從央企跳到民企,從體制內來到體制外,從一個局級干部變成打工仔。對于莫躍明來說,這個決定是有很大的機會成本,是要冒很大風險的。然而他看到的是自己已經在國家機關、上市公司、國企和央企工作過,如果再去民營企業,自己能擁有更豐富多彩的職業生涯。莫躍明看到當時國企效率較低、管理不夠靈活的問題,他認為這些問題可能在民企會迎刃而解。莫躍明說:“在別人看來,我原來的位置已經很高了,已經是中國最大旅行社的總裁。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需要什么,我關心什么,我愿意接受挑戰。現在回過頭看,我仍然認為自己的每一次選擇都是極其正確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個時刻謹記的詞語

在采訪中莫躍明不止一遍地提到年輕人要腳踏實地,而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在國家旅游局工作期間,他每天來得比任何人早,打開水,擦桌子,倒垃圾,整理文件。“你有的是時間精力,缺的是資歷經歷。人家不愿意做的事情你無怨無悔地去干,無聲無息地做好,通過努力彌補資歷和經歷的短板,日積月累對自己肯定有幫助。”莫躍明說:“路要一步步走,事要一點點做。不是理想越大成就越大,只有你一步步踏實去做,才會意想不到地超越自己的目標,成就更大的事業。”莫躍明用3個詞來告誡學弟學妹們:首先是“貴在堅持”,不要好高騖遠,一旦有了目標就要堅持。只要堅持,任何事情都能做出或大或小的成就;二是“懂得付出”,他認為今天的獨生子女們獲得的太多,付出的太少,只有懂得了付出,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越來越充實,越來越珍惜;最后就是“包容吸收”,要學會理解、原諒別人,發現并學習別人的優點,切忌故步自封、夜郎自大。

莫躍明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平臺體現自己的價值,他寧愿放棄年薪40萬的工作,這樣的果敢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但或許,又恰巧是這種不同于他人的挑戰精神,才促使他獲得了如今的成就。不得不說,他是一位智者,懂得何時該踏踏實實努力工作,何時該挑戰自我、尋找更好的工作平臺。即使已經功成名就,卻仍保持平常心,不忘初衷,堅持、踏實、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