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首頁» 新聞資訊» 綜合新聞

【致知學堂】藝傳學院黨委書記林剛做第二講:漫談科舉制度

   

   

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方法是什么?它是怎樣發展的?它有什么樣的影響?1029日晚,致知學堂專題講座第二講開講,藝術與傳媒學院黨委書記林剛副教授為大家漫談科舉制度,詳解我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發展和影響。

林剛以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不同的考試制度為引,講述了科舉制度在隋唐的形成、宋代的完善和明清的成熟。他介紹了科舉考試的級別、內容和改革,并以同學們耳熟能詳的古人為例,介紹了著名的科舉人物以及鐘馗因貌丑而落第、李白天才自居不屑科舉、杜甫汲汲功名屢試不第、蘇軾考場說理創新等歷史事件,講述了科舉制度不僅影響社會政治文化的發展,也帶給人們不同的命運。

林剛強調,教育的本質是激發普通人內心的良知,而用來衡量教育的手段之一就是考試,但從古到今考試作弊這一現象都沒能杜絕。他介紹了科舉弊案,并將古代與現代考試對于作弊的懲處對比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強調同學們應該做到誠信考試。講座的最后林剛副教授總結了科舉制度的影響并為同學們推薦了三本參考書。他談到,科舉制度前后經歷一千三百余年,唯才是舉,提高了官僚隊伍的素質,促進了文學和文化的繁榮,形成了中國的文官制度并影響了西方的文官制度,但也禁錮了人們的思想。

林剛老師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開闊的學術視野深深影響著同學們,優美的詩詞歌賦、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深深吸引著同學們,讓同學們如醉如癡、意猶未盡。提問環節,在場同學也發表了自己對科舉制度的看法與觀點,并針對現代社會考試提出了問題。林剛老師逐一回答了同學們的問題并針對公務員考試談了自己的看法。

本次報告會由團委李昀澄主持。報告結束后,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同學,與他們交流了聆聽講座后的想法與感受。來自外國語學院英語151班韓鵬同學對記者說:如果我生活在唐代,我會參加科舉考試,但是我不會作弊而是腳踏實地的學習知識。 商學院會計151班鄒孟芮同學說:古人因為作弊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我們應該以史為鑒,徹底打消作弊的念頭。藝術與傳媒學院傳媒154班謝秋霞表示:高中時學習的文科,因此對科舉制也比較熟悉。但是老師從詩歌詩人的引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加深了我對科舉制的印象,也給了我更大的理解空間。

本次講座不僅是對于科舉制度的講述,也是對于中國歷史和經典文化的普及與教育。一些同學表示,講座不僅使我們深入全面地了解了科舉制度,同時從中窺見了中國歷史文化的一些發展,也非常期待著下一次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