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國音樂學院雅樂團“太和正音”——紀念北京建城3060年傳統雅樂音樂會在我校良鄉校區舉辦。活動由房山區委宣傳部主辦,市區領導、我校黨委副書記盧思鋒出席會議。來自我校、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學生,社區工作者,媒體人員共計500余人齊聚一堂聆聽音樂會。
房山區副區長曹蕾的致辭講話拉開了音樂會的序幕。在古琴、編磬、編鐘、笙、建鼓等多種樂器的演奏下,一段意蘊悠長的文化之旅就此展開。一身黑衣席地而坐,歌者娓娓道來,講述著孔子的大學之道。隨著音樂聲的跌宕起伏,歌者時而低沉時而高亢的吟唱仿佛帶領觀眾回到了幾千年前圣人生活的時代,聆聽著那個時代最有特色的聲音,也將現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第二樂章響起的是莊重崇敬的宗廟樂,作為集歌舞禮樂于一體的祭祀儀式音樂,宗廟樂經常在重大的宗廟祭祀典禮上使用。“北京城建城3060年放在古代就是一種祭祀活動,宗廟樂不可或缺”楊春薇團長解釋道,兩首宗廟樂-—《維天之命》《肆夏》的演奏也表達出中國人對天地和祖先的敬畏之情。
第三樂章奏響,只見一襲白裙跪坐于地,女歌者唱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她清脆具有穿透力的聲音敲擊著源遠流長的文化音符。歌者神態自若,宛若在蘆葦叢中講述著詩經中美好的愛情故事。詩經中的《甘棠》《蒹葭》《關雎》《葛覃》是千百年來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但經過雅樂團的重新編排,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氣息結合,帶給觀眾不一樣的精彩。
最后一部分韶樂更具特色。鳥、獸、鳳凰等動物依次置入旋律而舞,樂舞經嚴密配合,逐漸展現周代恢宏大度的氣質。“雀”身著棕色鎧甲,頭戴雀冠。踱步而走,輕盈活潑的舞姿盡顯了雀的靈動。“孔雀”一身藍衣,飛旋的裙擺,展現出孔雀的華麗;精致的頭飾,散發著孔雀的高貴。“雉”滑步登臺,一步一滑,一步一頓,好像一直高傲的雄雞昂首闊步向前走去。與雀對比盡顯了西周逐漸繁盛的恢宏氣度。“咚咚咚”獅子在鼓聲的敲擊下出場,接著所有樂器同時奏響,四頭強健的雄獅一同走向舞臺中央,從容大氣,盡顯王者風范。
據悉,中國的雅樂體系自西周至清末,代代相承達三千多年,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禮樂文明的重建,都有著重要作用。北京西周燕都遺址(琉璃河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發現于上世紀60年代,經考古學家發掘考證確定為西周早期燕國的始封地,是北京建城史的重要實物證據。今年恰逢北京建城3060年,音樂會用“大學之道”、“宗廟樂”、“詩經四首”、“韶樂”等幾個樂章,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當代復興的禮樂和諧風貌。雅樂團用獨特的方式紀念北京建城3060年,帶給觀眾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