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4月16日,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系列講座在阜成路校區開講,首場講座《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由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文學博士林剛副教授主講。學校紀委書記邱曉平出席講座。黨委宣傳部部長張春萍、副部長劉晶、圖書館副館長張長恒、部分新聞通訊員、宣傳員以及研究生、本科生等聆聽了講座。
張春萍在開幕致辭中介紹了舉辦此次傳統文化系列講座的意義和近兩年學校舉辦的經典詩文誦讀、硬筆書法培訓等傳統文化活動,她談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具有怡情養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希望通過系列講座,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普及,梳理和萃取中華文化中的思想精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進一步提高師生的文化素養。
林剛從傳統文化的特征、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植根傳統文化的中國夢三個方面闡述了傳統文化的基本思想、理念和歷史傳承。他介紹了傳統文化以倫理為核心,具有人文性、連續性、廣泛性、平和性、變異性等特征,分析了《大學》八條目、儒家倫理本位、道家自然本位、佛家靈魂本位等價值取向,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價值理念、傳統美德、國家情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體現。同時,他結合“大同文化”、“中國夢”等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并通過中西文化的比較,探析如何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增強國家文化實力。
講座中,林剛老師引經據典、語言生動幽默,從古至今、縱橫中外的講座內容引導聽眾走入歷史、又放眼世界觀察文化和文明,不僅使大家了解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脈絡,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和國家的強大,更增強了大家對民族文化的自信,使大家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意蘊和魅力,引發了強烈共鳴。
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系列講座面向全校師生,同時也是本學期新聞通訊員、宣傳員的一項重要培訓內容,旨在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表現形式和精髓內容,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后續講座內容包括中國經典詩詞文化、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精神與大學文化等,將分別由藝傳學院王新惠老師、藝傳學院李家田老師、教育研究中心施楓主講。歡迎廣大師生積極參與!
附主講人簡介:林剛,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文學博士。北京市寫作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史記》研究會副會長。學校教學一等獎獲得者。從事品牌和文化研究。主講課程有《中國文學導論》、《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