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首頁» 新聞資訊» 綜合新聞

踐行“工商一體化”育人理念,學校首批微專業正式開班

為主動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需求,積極響應教育部實施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踐行“工商一體化”育人理念,培養學生跨學科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學校依托優勢學科資源,構建了首批18個特色微專業。該批微專業涵蓋“基礎學科-前沿技術-產業應用”三個維度,包括金融與風險管理、數智會計、食品添加劑應用與監管、化妝品測評、因果數據科學、人工智能+X、AI大模型技術與應用、數字化設計與3D打印、新媒體運營與創意傳播、文化創意與品牌設計等專業方向。

4月2日下午,學校微專業開班儀式在良鄉主校區舉辦。教務處處長王魯娜、副處長蓋曉慶、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執行院長李海生、副院長孫曉榮等出席本次啟動儀式,微專業部分師生代表參加啟動儀式。儀式由教務處副處長錄馳沖主持。

李海生發表致辭。他指出,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在教務處的精心組織領導下,聚焦有利于學生就業的熱門專業領域,共申報并獲批“人工智能+”“AI大模型技術與應用”“數字化設計與3D打印”3個微專業。學院希望通過跨專業融合,利用專業優勢,緊密對接國家對復合型創新人才的需求,賦能學生本專業的學習,進而全面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同學們更好地走向工作崗位。在教學層面,學院將確保微專業課程教學質量,不斷總結經驗并優化課程結構與教學模式;在社會層面,學院將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為同學們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人工智能+”負責人楊一代表開班微專業發言。楊一講到人工智能是一門前沿的技術學科,涉及到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多個領域的創新技術。學習人工智能微專業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最前沿的技術知識和研究成果,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參與到具有挑戰性和開創性的科研項目和實際應用開發中,更好地賦能學生主修專業的學習,微專業的開設是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

金融科技24級的胡云濤同學作為學生代表發言。胡云濤報名了“人工智能+”微專業,他認為微專業課程設計的系統性和實用性可以全面提高他的科學文化素質。金融科技的核心是技術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源于對金融科技領域的洞察,人工智能是推動產業變革的加速引擎,對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都有很大幫助。他希望自己通過微專業的學習,能夠成為一名既懂金融邏輯,又能夠駕馭AI工具的復合型人才,為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貢獻一份力量。

王魯娜總結講話。她表示,學校在教育數字化轉型和復合型人才培養需求的大背景下,從初期擬定微專業建設方案,到集合優質師資規劃微專業課程,再到微專業正式招生,都體現了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及學科專業知識發展趨勢的綜合考量。未來,學校將繼續踐行“工商一體化”理念,持續拓展微專業種類,并加強與知名企業、研究機構的合作,確保課程內容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也將推進學分互認機制,探索本校微專業與主修、輔修專業之間的銜接方式,并嘗試探索高校間聯合認證等模式,廣泛匯聚教學資源,開發系列課程,讓微專業的學習成果更具價值。

學校的該項舉措也是對教育部部署實施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的積極回應。首批微專業的開設,是順應時代變革、推動教育創新的重要舉措,標志著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也體現了學校在教育創新道路上的積極探索。未來,學校還將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新增一批“工商一體化”微專業,全力做好微專業建設相關工作,為同學們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更靈活的成長路徑,讓微專業學習更好助力學生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