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法商結合”型人才是我校法學學科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內容。2010年,我校開始招收法律碩士,學校不斷適應全球化背景和社會轉型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轉變教育理念,在培養方案、教學模式、課程設置、師資隊伍、論文寫作等各個環節積極探索和改革法律碩士的培養模式,切實提高法律碩士的人才培養質量。
一、培養方案差別化,突出“法商結合”培養特色
結合法律碩士(法學)研究生和法律碩士(非法學)研究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地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強化類型化和個性化培養,分類實現高層次、復合型、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法律碩士(法學)專業的生源均為法學本科生,培養方案的制定注重以實踐教學為主,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實務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法律碩士(非法學)研究生的招生對象是非法學本科生,培養方案的制定重點突出知識結構的融合,著力打造復合型法律人才。法律碩士培養一直堅持以職業化為導向,以培養高層次、復合型、應用性人才為目標,突出我校法律碩士培養方案“法商結合”的實務特色。
二、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
為實施創新人才培養方案,法律碩士培養方案增加法律實務課程的比例,將判例研究、社會調研融入課程教學和論文寫作之中。進一步加強模擬法庭實訓、律師實務、法律文書寫作、法律談判等課程的改革與創新,增設金融法律實務、稅收法律實務、房地產法律實務、法律職業規劃等實踐課程,提升法律碩士的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為落實實踐教學,法律碩士專業搭建實踐平臺,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目前掛牌的實踐基地已有23家,與豐臺區法院、房山區法院等建立起穩定、經常的互動和聯系,滿足了學生大規模、經常性的實踐、實習需求,通過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
三、推進案例教學和教材建設,建設雙導師隊伍
為配合實踐教學和案例教學的開展,法學院組織編寫《法學研究生教育判例研究叢書》,作為法律碩士研究生的專用教材,教材以真實案例為素材,針對爭鳴問題深入探討,提出理論思考,形成某一法學領域比較完備的體系。該系列教材共十五本,現已出版六本,其余將陸續于2014年年底前完成,力圖打造我校法律碩士研究生教材的品牌。
法律碩士自招生以來,就實施全程“雙導師”制,現已建立起一支與法律碩士教育相適應的、專兼職相結合的雙導師隊伍。目前校內導師25人,校外導師33人,在校內導師和實務部門導師的雙師指導,取得了良好的培養效果。
四、鼓勵案例分析、法條評析的論文設計,注重論文的實踐價值
為達到“法商結合”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目標,法律碩士的學位論文,在選題上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必須選擇案例分析、法條評析等實務型論文形式,并針對法律碩士的論文形式和內容制定了寫作規范。充分發揮實踐導師的指導作用,將實踐導師的指導工作貫穿于論文選題、中期檢查、論文撰寫、論文評閱和論文答辯的始終,注重論文的實務價值,創建特色鮮明的論文寫作模式,旨在提高學位論文的質量。
法學院將繼續探索符合我校特色的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為打造我校法律碩士品牌,提升學科影響力,擴大社會聲譽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