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首頁» 新聞資訊» 綜合新聞

【十鄉百村千人行】2012“十鄉百村千人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

  

  

  

  

   

 713下午,各學院十鄉百村千人行暑期社會實踐分團陸續返回學校,圓滿完成了任務。
本次十鄉百村千人行實踐活動以青年服務國家·青春奉獻中華為主題,持續六天,來自九個學院的十支實踐分團分別在房山五中、良鄉五中、南召中學、琉璃河中學、交道中學等十所中小學校舉辦了夏令營,進行支教,為孩子們帶來了演講課、書法課、繪畫課、手工課、舞蹈課等內容豐富的課程和素質拓展訓練、辯論賽等獨具創意的活動。如,理學院專業老師為當地中學生們帶來了生動的一課——“生活中的數理化,極大地激發了中學生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興趣。多項活動的舉辦讓中小學生們拓寬了眼界、提高了能力,并學習與他人配合,更深刻地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感受樂趣的過程中得到成長和提升。在夏令營最后階段,各實踐分團以聯歡會、表彰大會等形式進行總結和成果展示。如,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第一分團在佛子莊中心校舉辦了聯歡會,吸引了當地居民及駐扎在此的62319部隊積極參與、同臺演出,受到了當地政府及村民的熱烈歡迎。經濟學院實踐分團為房山五中的學生們精心編排的節目,展現了我校大學生的藝術水平及良好的綜合素養,由實踐分團編排、中學生表演的舞蹈《雪花》,迎得了在場領導、師生及家長的陣陣掌聲,為房山五中校園藝術文化的建設做出了點滴貢獻。
夏令營之余,各實踐分團還在當地以十鄉百村千人行,走進農村解民情為主題,展開民生調研,對農村的變化進行實地考察,深入調研新農村民生現狀,就國家政策對農村發展起到的作用、農村人口的就業方式、鄉村旅游發展對新農村建設的影響、當地農民文化生活現狀等相關問題進行調研。其中,外國語學院實踐分團就農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情況這一主題展開調研,通過走訪村黨支部、村委會及訪談村民、收集調查問卷等方式開展工作。通過調研,同學們了解到鄉鎮高新技術產業的進駐導致原有的文化設施被占用,但文化廣場、圖書館等硬件設施將在高新技術產業逐步穩定之后恢復建成,農村社區將會逐漸完善,以滿足農村居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法學院實踐分團就農村醫保改革問題,深入了解當地村民的看法與認識。商學院實踐分團在長溝鎮也展開了民生調研,統計分析信息數據,形成較為詳細的調研報告。通過調研,同學們更為深入地認識了解社會,在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在走訪基層中學習關注社會,關心民生,關愛他人。
伴隨夏令營支教、民生調研,各實踐分團還依托自身專業特色,在當地開展了參觀學習、主題宣傳等實踐活動。如,法學院在石樓村舉辦普法進社區活動,實踐團在居民聚集的地方設定普法地點,對前來咨詢的百姓進行認真解答,問題包括了與百姓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土地承包手續等方面,受到了村民們的歡迎。食品學院實踐分團結合專業所學,在韓村河地區進行了能源使用情況的調研、居民水質與食品安全的調查,以及土壤成分和大氣質量情況的抽樣調查,同學們認真采樣實驗、精心整理數據,獲取了相當寶貴的實驗數據,同時也為當地居民宣傳如何合理健康生活做出了努力。實踐過程中,同學們學以致用,結合實踐深入理解了所學專業知識,同時意識到自身專業學習中尚存的不足,并提出發今后實踐中請學院專業老師幫助更為專業合理地解決村民所遇問題的建議。
此外,多支實踐分團還走進房山區的優秀企業、文化景點等地進行參觀,見識到更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進一步提高了修養,增長了見識。藝術與傳媒學院實踐分團參觀了大石窩鎮的中華石雕藝術園,感受石林之鄉的石雕文化底蘊,提升了同學們的藝術修養,切身感受當地民俗與文化。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第二分團來到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參觀學習,了解了西周歷史文化、琉璃河遺址淵源的歷史等,使同學們增長了知識、豐富了見聞。食品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分團參觀了國家南水北調工程運輸管道的生產企業——韓建集團,以及面積達260畝的農業科技種植基地——“蔬方園,同學們感受著科技的力量,認識到了創新和發展為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改變。
各實踐分團還采訪當地老黨員、開展黨支部活動。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實踐分團在實踐期間,專門成立了臨時黨支部,負責實踐活動的各項工作,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實踐團其他成員共同進步。經濟學院實踐分團對當地老黨員進行采訪,從老黨員對紅色歷史的回憶中認識黨史的發展,了解如今新農村生活的變化,感受到要秉承革命精神,奮發向上,強化了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6天的暑期社會實踐,同學們能力得到了鍛煉,素質得到了提升。很多同學表示,通過此次實踐活動,他們成長了不少,收獲了很多。我校2012暑期社會實踐其他各項實踐活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各實踐項目一一開展。相信參加實踐的同學們都能從中得到鍛煉,獲益匪淺,真正達到社會實踐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