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明媚的陽光從透明頂棚傾斜而下,為大廳增添了幾許神圣和莊嚴。一盆盆綠植沐浴在陽光中,充滿了生機與活力。4月9日,經過抗震加固和改造的圖書館以“優雅清新”的新面孔與讀者重逢。
上午10時,在圖書館一層大廳舉行了簡短而隆重的開館儀式。校長譚向勇出席并致辭。副校長李朝鮮主持儀式。副校長呼文亮出席儀式。相關部門負責人、圖書館工作人員及學生代表參加開館儀式。
譚向勇校長代表學校對阜成路校區圖書館的重新啟用表示祝賀。他說,大學是創造和傳承知識的地方,圖書館是承載和傳遞知識的殿堂,是文明的圣地。新館新氣象,他希望在新館舒適、優雅的氛圍里,廣大師生能暢游在知識的海洋中,看書、學習、研討以及文化休閑;要文明閱覽,共同維護良好的環境。他希望圖書館工作人員能以愉快的心情從事這份高尚的事業,做好圖書管理和信息咨詢、服務工作,相關各部門也要以此為契機,齊心協力推動學校教學、科研、服務工作的全面發展。
學生代表賈軼敏感謝學校為改善學生學習環境付出的努力,表示會好好利用圖術館的豐富資源,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
儀式結束后,與會人員在館長高潤芝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圖書館。
阜成路校區圖書館始建于1987年,曾于2002年進行過一次較大規模的精裝修改造。本次抗震加固從2011年5月起至12月底結束,為期200天,在普通的抗震加固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較大的維修改造。主要項目有:對整棟建筑的梁、柱進行了抗震加固;增加了書庫樓板的承重負荷;調整和規范了強弱電電路,增加了網絡端口和電源數量;整改和消除了原圖書館建設和上次裝修中不規范施工和安全隱患;更換了全部戶門、防火門和部分窗戶;重新粉刷了室內外涂料和房間吊頂,鋪設了部分地面和墻面;增加了一部書梯;重新鋪設了屋頂防水和重新設計改造了大廳陽光頂棚和雨棚;將原來用作招待所的地下室改為書庫。
經過規劃建設處等部門的努力,本學期初抗震加固和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圖書館全體員工、后勤處等部門的工作人員放棄休息,連續工作20余天,對30萬冊圖書期刊、1000余件家具書架及100余套儀器設備進行了有組織、有步驟的搬運和安裝,圖書上架、設備調試、后勤保障等工作也同時進行,保證了新館的如期開放。
新館引入了一些高科技系統:一層大廳設置了在線讀報系統,可在線閱讀200多份電子報紙;二層的流通處增設了兩臺自助借還系統,借還一本書僅需5秒就完成;引進“金盤圖書館NET集成管理系統”,實現了郵件催還、充消磁一體化、手機二維碼存儲、網絡圖書薦購、網上委托提書等新功能,并與網絡中心合作開發,實現了各種短信提醒服務。在環境布置上,力求創造一個寬松、舒適、自主的借閱環境:二層和三層分別設有一間研究廂,可供四人使用,為教師、學生課后輔導和討論開辟了空間;一層中央大廳將改為一個開放式咖啡廳。高潤芝說,所有細節都圍繞著“一切為了讀者”的辦館理念。
法學院研究生曹森剛使用自助借還系統借了一本書。她說,系統使用十分方便,旁邊還有工作人員幫忙,感到圖書館服務很貼心。談及對新館的印象,曹森最大的感受是找書更快捷了:“剛才我沒有搜索編號,直接去書架,很快就找到了。書排得很整齊。”此外,還讓她開心的是插座變多了,“上網更方便了”。一位正在寫畢業論文的研三學生說,最想使用的是研究廂。他興奮地說:“導師現場指導,學生直接去電子閱覽室搜索資料,之后可以回來總結討論。”
新館也為圖書館員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環境。圖書館員劉亮說:“現在辦公室更加寬敞明亮了,配置了一些新的辦公桌椅,添置了很多綠色植物。”他說,不僅館員會以更愉快的心情工作,老師和同學來訪辦理各種事務也會感覺更舒適、方便。
新館的開放時間是周一至周日8:00----22:00,新改造的圖書館將更多地體現高科技和人性化,為讀者和專業人群提供更多、更方便的信息、資料等相關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