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離去的時光中,我們一直緊握雙手,認真準備,精心設計,力求為孩子們送去出色的課程。
明凈澄澈的天空下,我們始終牢記使命,肩負責任,關注民生,積極對周邊村民展開社會調研。
走出校園 我們目標明確
農村人口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向是農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新農村建設成果的標志。目前,隨著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深入,農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消費領域有所改變,但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為深入了解這些問題,經濟學院第一實踐分團于7月16日下午兩點帶領孩子們去周邊鄉村入戶調研。流火七月,我們擔起責任,攜手出發。
入戶調查 我們高效團結
此行成員們分工明確,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的形式,在婁子水村、瓦井村等周邊村莊進行深入調研,了解農民的心聲感言。調查過程中,我們禮貌待人,認真辦事,贏得了被訪者的一致好評。他們表示對孩子能與高校大學生親切交流感到十分開心,并且希望今后多多舉辦類似的夏令營活動。通過成員們的高度協作、細心講解、耐心引導、專心記錄,我們收獲了豐富可信的調研數據與資料。鄉村的微風不染雜質,洗凈心中的泥濘;農民的笑容淳樸和善,激起誠摯的感動。我們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和討論,利用經濟學院自身在經濟領域的學術優勢深入探索,得出有效而準確的結論。
調研教學 我們齊頭并進
積極調研的同時,實踐分團的成員們沒有忘記自身職責,依然出色完成了教學任務。旅游文化課上老師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引領孩子們放寬視野,讓思維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暢游老北京的斑駁胡同,尋覓古希臘的神秘文明,感受熱帶雨林的氣息,品味歐式建筑的優雅。我們深知當代教育不能僅僅拘泥于課本,要讓他們放眼世界,以社會民生為己任。
教授、培養,經院人一貫的優良作風引領著我們;
實踐、調研,心中那明亮的鮮紅黨旗激勵著我們。
暑期社會實踐已經進行四天,四天里經濟學院實踐分團的成員們始終堅定團結,始終斗志昂揚,充分展現當代大學生青春陽光、健康向上的風采。孩子們的積極響應和認真專心,村民的熱情接待和全力配合,是我們滿懷信心走下去的精神動力。課程的順利開展,調研的圓滿完成,一切都是我們價值的體現,青春的證明。
“作為經院的一份子,要把優秀當作習慣。”這是團總支書記王海偉老師在會議上告訴我們的話。承革命傳統,揚青春風采,經濟學院實踐分團的成員們必將以高度的進取心和責任感書寫更加輝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