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俞亞明,男,漢族, 1965年10月23日出生于浙江諸暨,1981年7月浙江省諸暨市大橋中學高中畢業,1985年7月北京工商大學化工系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畢業,1988年3月同濟大學環境工程系水處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同年分配到中國兵器工業第五設計研究院工作至今,2000年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進修。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五洲工程設計研究院(即:中國兵器工業第五設計研究院,后簡稱五院)院長,北京市宣武區第十四屆人大代表。
我們的采訪定在春節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本以為俞院長工作不會很忙,沒想到當我們走進他的辦公室時,俞院長正在辦公桌后處理著工作。他幾乎被桌上厚厚的文件淹沒,我們還以為他的個子不高,沒想到當俞院長走過來和我們交談時,我們才發現他其實個子高大、肩膀寬厚,但是卻有著中國知識分子獨有的文雅氣質。在簡短的自我介紹之后采訪在愉快的氣氛中展開了。
高考,改變命運
俞亞明1980年第一次參加高考,那正是文革結束后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大批被壓抑的文學青年高喊著“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如洪水決堤般涌向高考的大門。就在這樣嚴峻的歷史背景下,這個15歲的少年僅以一分之差與理想大學失之交臂,然而對于教育的渴望使他毅然決然地走上了復讀的道路。次年他再一次參加高考,終于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輕工業學院(現北京工商大學的前身)化工系環境工程專業錄取。“學校總共只有三個年級,每個年級有三個專業,全部學生還沒有我們的高中學生多,硬件設施的水平也遠不如現在。但我卻遇到了幾個非常負責任的老師,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我們那時學習是非常刻苦的,只有在學校停電的時候才可以心安理得的不上晚自習。我大學時所受的教育對我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我一生都有很大的的幫助。大學教育,讓你看到的世界會大不同。”當被問及對當代大學生一但考上大學后就不再努力學習,考大學就為了一個文憑的心態怎么看時,俞院長認真的說:“一個人受教育的程度決定了其對世界的看法,生活的幸福感就是源于教育。有錢人并不是最幸福的人!”作為浙江人,俞亞明思維縝密、頭腦靈活的優勢在他所學的專業上得到了體現。本科學習結束后他以環境工程系第二名的身份成為同濟大學環境工程系水處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班的班長。
畢業后,事業蒸蒸日上
當年俞亞明從同濟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就直接被五院招聘。在那個人才極度匱乏的年代,市場“求大于供”,對于像俞亞明這樣的優秀人才是需要用人單位“拿錢買走” 的。五院是國防科技工業的骨干設計研究單位,承擔了兵器、航空航天系統國防重點工程建設的設計,同時在民用建筑、煙草、環衛垃圾處理、民爆、機電工程領域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來到五院后,俞亞明從基本制圖做起一步步夯實基礎,穩扎穩打。歷任五院環保所副所長、經營計劃處處長、上海分院院長、院長助理、五院副院長、院長。兼任中國五洲工程咨詢公司總經理、中日合資五洲富士化水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2003-2005年兼任中兵北方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2005年入選為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俞亞明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了十余篇論文,編寫出版了《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工程手冊》、《給水排水標準規范實施手冊》等著作,多次作為專家參與國防工業重大項目的技術論證。
俞亞明擔任院長以來,勇于改革,大膽創新,根據外部市場動向和內部發展需求,及時調整組織結構、業務結構和人員結構,實施企業的“塑形”工程和員工的“鑄魂”工程,明確了五院“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國際工程公司”的戰略目標,描繪了“建設員工滿意、客戶滿意、社會滿意的和諧、可持續發展的五院”的愿景。五院及投資的公司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逐年快速提升,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已發展成為服務于軍工民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經營收入超過十億的高科技企業。2006年五院在建設部勘察設計行業營業收入百強排名中列29位,被建設部評為“‘十五’全國建筑業技術創新先進企業”;入圍由美國《工程新聞記錄》(簡稱ENR)和《建筑時報》聯合推出的“2006年中國工程設計企業60強”,院領導班子被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授予“四好班子”榮譽稱號。
俞亞明還熱心社會公益工作,兼任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工程咨詢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兵工建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兵工學會基本建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嚴格考核,為企業把好人才關
據俞院長介紹,五院的招聘制度極其嚴格,應聘人員要經過重重考核,基本上百里挑一。大部分被錄用的員工都是來自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少數幾所重點院校的研究生。而且尤其看重應聘者的本科教育,他再一次向記者闡釋了本科教育的重要性。除此以外,動手能力錄取人才的重要指標,他向記者解釋道:“我們搞建筑的,圖紙畫錯了、建樓少了鋼筋、是要出大問題的。”在這樣嚴格的考核制度下,五院每年只招收30人左右的應聘者。
五院為員工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俞院長說這里的每一個有能力的人都有施展自己才華的空間。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能力才是硬道理,當今社會,“關系”大行其道,但是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能在五院這片土壤扎根立足!
除此以外,俞院長對待同事始終本著以誠待人的原則,始終相信“世上還是好人多。”
母校淵源
離開母校二十幾年的俞亞明這么多年來一直關注著母校的變化,至今還能回想起大學的點點滴滴,食堂的飯菜、宿舍的床被他都未曾遺忘。并多次回到母校參加各種活動希望與母校共繁榮。對于母校未來的發展,俞亞明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和希望:“學校一定要辦的有特色,并且要有全國領先的專業,希望學校規模越辦越大、越辦越好。”俞院長還表示校慶時一定會回到母校與所有師生共同慶祝這一盛大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