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首頁» 新聞資訊» 綜合新聞

學校舉行黨委理論中心組(擴大)專題學習交流會

 

 

 

 

 

    9月18日下午,學校在阜成路校區351會議室召開黨委理論中心組(擴大)專題學習活動,交流和學習了今年以來學校優秀教師和管理人員出國培訓的三個團隊的學習匯報。匯報會上,赴澳大利亞、赴加拿大和赴英國學習培訓的三個團隊的負責人及學員代表分別就各自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體會向與會同志做了精彩的匯報,并就中國高等教育及我校下一步的改革發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議。

    黨委書記孫堯東主持學習并講話,校領導譚向勇、盧思鋒、張德玉、謝志華、張耘出席了匯報會。學校黨委理論中心組成員,各院(系、部)黨政正職,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學校赴英骨干教師培訓團、赴澳管理干部培訓團、赴加學科帶頭人培訓團學員等100余人參加了學習會。

    赴加團團長、副校長謝志華首先向與會同志介紹了北美地區整體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其“必須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必須實現個人的潛能”的教育目標進行了解讀。他以多倫多大學為例,介紹了加拿大的辦學理念:教育市場化,課堂開放化,考核嚴格化;緊跟市場,注意宣傳,關愛學生。他特別對多倫多大學校務委員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對其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之間的相得益彰做了說明。他特別談了學習得來的啟示:要避開名校鋒芒,找到自身優勢;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改革當前考試只考知識的現狀;要將職業道德和人文關懷的考量來設置模塊。他提出,好的課程在于形成學生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內容;學校培養出的人應是創造需求的人,而不是被動接受社會需求的人。


    報告會接下來由赴加拿大受訓的兩位學員代表發言。化工學院徐寶財教授的發言題目是“開展項目式教學改革的步驟和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他重點介紹了加拿大研究生培養的模式和特點并就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思考:教學方法應多樣化;專業設置與培養目標要與社會發展實際相結合;對教育質量問題要極為關注;要形成不同的發展模式;要具有國際化的辦學理念。他對加拿大教師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及對所從事的事業的熱愛表達了深深的認同。藝術與傳媒學院羅子明教授以電影藝術專業為例,介紹了多倫多大學的培養目標和專業建設的情況,對其“電影中的人文思想”的專業定位進行了推介。

    赴英團團長、教務處副處長祝鈞代表團隊匯報了在牛津大學的學習情況和體會。談到,通過系統化培訓,我校教師得到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向牛津大學的同行學習了優秀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管理方法、師生教學互動方法及培養優秀人才的校園文化。團員們普遍反映開闊了視野,增強了站在高等教育國際化角度思考本職工作的自覺意識。他建議學校出國培訓的時間再長一些;進一步將境外培訓工作制度化、長期化;盡量選擇該校上課期間去培訓等。


    赴英國受訓的兩位學員代表,化工學院宋煥祿教授和藝術與傳媒學院王新惠教授也分別以“最具特色的牛津大學導師制的思考”和“我從牛津拿回了什么”為題進行了匯報。宋煥祿還特別就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穿越時空的智慧帶給我們及全世界的啟示做了深入的闡述。王新惠對“牛津、劍橋的導師制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有沒有值得效仿的價值?該怎樣借鑒與效仿?”等進行了思考。

    赴澳團團長、副校長張耘代表赴澳團隊進行了匯報。她介紹了澳大利亞高等教育市場化經營學校、國際化建設學校、人本化發展學校、法制化管理學校、社會化推動學校的理念。特別對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實行國際化辦學,本著對社會負責的精神,著力培養實踐型、應用型人才,樹立高等教育品牌理念,為優秀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的定位進行了思考和凝練,認為,尊重差異、突出特色的辦學理念與個性定位,是大學具有競爭力的前提;注重開放、崇尚人本的興學氛圍和育人環境,是大學具有向心力的保證;推崇平等、包容多元的治學精神與運行機制,是大學具有創新力的精髓;遠見卓識、專業精深的領導能力與管理素養,是大學具有生命力的源頭。進而,她就學校“成立發展戰略部,成立對外交流學院,建立并完善與地方和企業長期合作的項目框架與實施機制,加快校園文化建設步伐”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赴澳團學員代表、教務處周莉教授以“澳大利亞高教質量評估的考察和思考”為題,就其質量評估“標準與模式的多樣性、有序的評估過程、科學的審核模式”等特點帶給我們的啟示做了說明,希望大家進一步反思自身的教學方式,更新理念。機械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呂東燕對澳大利亞高校學生工作在學校發展戰略中的作用進行了梳理,從澳大利亞高校服務學生的理念、大學的實踐教學優勢和畢業生高就業率這幾個角度談了我們可以借鑒的兩個方面,即:多組織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競賽;校友會的工作可以從在校生開始。

    會上,我校第五批赴英國牛津大學赫特福德學院進行培訓實習的學生團還以紀實片的形式匯報了他們的學習情況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