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首頁» 新聞資訊» 綜合新聞

【青春榜樣】腳踏實地才能仰望星空 ——訪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魏珊珊

    

平均成績93.05分,績點及綜合測評位列專業第一。獲得2018-2019年度國家獎學金、校長獎學金,獲大學生高教社杯數學建模競賽北京市一等獎、北京市工程能力實訓比賽一等獎、中國機器人大賽挑戰組“助老與環境服務”類二等獎、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二等獎、北京市電子設計競賽二等獎、全國第十三屆“恩智浦”杯智能車競賽雙車匯車組三等獎。帶隊科技項目《關于共享單車停放問題的研究及裝置制作》獲重點項目。這是魏姍姍在研究生生涯交出的答卷。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競賽、學習和科研兼顧是不容易的,魏珊珊一直在努力平衡好三者的關系。就像她所說的,平衡是對能力的一種體現,更是一種鍛煉。“首先需要明確一個目標,同時要對自己的道路有所規劃,厲兵秣馬前,人須有自信之能力。”要樹立自信心,就要正確地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能力。人們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個“明”,既表現為如實看到自己短處,也表現為如實分析自己的長處。”這也是自信心的來源。她講到,先尋找一件比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一舉成功后便會有一分喜悅,做完后再同樣定下一個新的目標。這樣,每成功一次,便強化一次自信心,逐漸地自信心就會越來越強。

“調整好心態,是面對曲折的成功之道,而后付諸于行動,才能真正越過萬壑群山。”有了信心,更要付諸于行動。行動起來,才能準確看到自己的不足與差距,檢驗自己所學所想。行動的過程也是發現細節,完善細節的過程。“細微之處,往往是成功的關鍵所在。”細微之處見精神,一次又一次的改進,鋪就了通往輝煌人生的堅實道路。盡量做到盡職盡責、盡善盡美,才能逐步走向更大的舞臺。她堅信,每個優秀的人都能夠積極地調整心態,也就是強大的抗干擾以及自我調整能力,具備出色的執行力,將信心與執行力二者充分的結合起來,就掌握了成功的密鑰。

付出的努力不一定會立竿見影,但一直努力終會得到回報。秉承著這樣的信念,魏珊珊一直以近乎苛刻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她明白,作為平凡人必須非常努力才會出成績,因此,她對待科研和專業有著非同尋常的毅力和嚴格的自我要求,做到“不放過一個問題,不忽視一個細節”,通過一直以來的不懈努力,她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她認為,學習雖累,但絕不是苦的,要主動尋找樂趣,試著去熱愛它。

“腳踏實地,才能仰望星空”

在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之余,魏姍姍還參與了大量的科研實踐活動。科學的永恒性在于堅持不懈地尋求,科學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研究工作就是在深入挖掘其中的精髓。“通過科研訓練,我鞏固、擴大并加深了本人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讓我意識到了在大學里所學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得到更大的提升。”魏珊珊強調,做科研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鍛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拓展視野,提升個人素質修養。

她講到,“在實際科研訓練的過程中,我發現書本中的長篇大論在訓練中變得簡單,訓練中老師的指導和剖析,讓我們能夠牢牢抓住研究的核心。”在這過程中,她既收獲了知識,也做到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正理解了所學知識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這便是實訓的價值。魏珊珊從實踐活動中得到了一種滿足感,她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們每個青年知識分子一定會依靠憑借大學所學專業知識施展自己的抱負、展現自己的才華。”

在科研訓練中,魏珊珊也遇到了不少挫折。談到失敗的經歷時,她說道,“要注意了解自己專業知識方面的缺漏和不足,全面的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短處,為未來鋪路。她認為,這些跌跟頭的經歷可以促使她對自己有了一個全面的、準確的定位,明確了之后的目標。科研訓練的選題還讓她意識到,自己對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及重大的科研成果了解不夠,必須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跟上時代的發展。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她積極了解有關本專業的前沿信息和最新研究成果,自主學習前沿知識并積極培養自主創新的能力。在她看來,參與科研活動能進一步提高自身學習和實踐的能力。

魏珊珊認為,做科研最重要是改變自我狹隘的功利性心理,由功利性心理所帶來的激情是不可取的,應當用好奇求索過程中所誕生的激情來助推科研得發展。“科研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寶貴機遇。”魏姍姍說。一開始不要因為陌生而動搖信心,要鍥而不舍地堅持,學會用各種方法自己解決問題。

專業競賽的經歷還讓她明白了溝通的重要性。有效的溝通取決于溝通者對話題的充分掌握。從對他人的表述一知半解,帶來了一些棘手的障礙,到后面與隊友愉快合作,她感慨道:“理解他人所傳達的信息或者知識真的很重要,這是團隊協作的保障,更是彌補彌補自身知識漏洞的機會。”在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后,每次團隊合作,她都會細心聽取他人的表達,“做一個好聽眾,鼓勵別人說說他們自己的意見。”遇到不解之處一定當即詢問。于她而言,競賽的過程,也是一個完善自己、提高能力的過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除了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以外,魏姍姍還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她參與北京世園會志愿活動和國慶游行閱兵,也曾牽頭組織 “為盲人朋友讀一本書”志愿活動。她頂著似火驕陽在天津人來人往的商業街上派發傳單,給盲人們帶去讀書的樂趣。“當看到盲人朋友們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時,我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我們提供了廣泛接觸基層、了解基層的機會。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理解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正涵義,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才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她講道:“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 大量的社會實踐經驗使魏珊珊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她說:“社會是另一個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不斷實踐能讓我的能力得到鍛煉。”她認為,作為學生,實踐可以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進行鞏固和提高、檢驗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大學生參加志愿活動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她說,志愿服務活動培養了她各方面的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比如,在校史館擔任解說員鍛煉了她的心理素質和表達能力,也更有自信起來。

 從入學時帶有些許的迷茫到如今的碩果累累,魏姍姍用行動去澆灌夢想,不畏挑戰,知難而上。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走好每一條路。未來,她想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她堅信,美好的未來來自于當下的努力。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