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4月2日第3版刊發文章《小手拉大手 辦學節節高—— 北京工商大學深度參與中學小學發展成效顯著》,對我校在北京新一輪“高參小”項目推進過程中,與房山區良鄉三中和良鄉中心小學進行合作辦學取得的顯著成果進行了報道,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趙夢弦是北京工商大學體育與藝術教學部的一名教師,她在學校教授音樂類的公開課,并擔任學校合唱團的指導老師。在北京工商大學附屬小學掛牌后,趙夢弦接到了附小的邀請,請她為附小創作一首校歌。趙夢弦走進附小,深入了解學校歷史、文化和辦學特色,為附小校歌譜曲并指導孩子們演唱,昂揚向上的歌曲受到了師生們的喜愛。
2015年12月,在北京新一輪“高參小”項目推進過程中,北京工商大學與房山區良鄉三中和良鄉中心小學進行合作辦學,掛牌成立了北京工商大學附屬中學、附屬小學。3年多來,北工商附中附小的課程建設與師資培訓、課程輔導與第二課堂、社團活動與校園文化都打上了北京工商大學的鮮明印記,附中附小的辦學水平也逐步提高。
深度合作從頂層設計開始
高校支持附中附小合作辦學是北京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推動和創新教育的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區域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創新實踐。掛牌之初,北京工商大學與房山區人民政府聯合組成合作辦學理事會,確定了專門的合作辦學聯絡人,確定對口支持的二級學院專家組駐校指導工作。
掛牌以來,北京工商大學多次召開工作推進會,與附中附小學校領導共同商定合作辦學規劃。一開始就從領導層逐漸明確合作辦學的思路,督促各項合作辦學措施和辦法有效落地,有效保障合作辦學具體工作的扎實推進。
3年多來,北京工商大學校領導走進附屬學校開展調研20余次,每年制定《推進高校支持房山區中小學建設工作方案》提交房山區教委。“我們并沒有把‘高參小’看作是‘手拉手’那樣簡單的合作。”北京工商大學教務處處長左敏說,“而是采用這樣真心實意的‘擁抱式合作’,保證了北京工商大學把‘高參小’工作落到了實處。”
多維度合作發揮大學優勢
像趙夢弦一樣發揮專業優勢融入附中附小教育教學的北京工商大學教師還有很多。學校支持“高參小”教師積極發揮“工商特色”,充分依托外語、中文、體育、藝術等公共基礎學科和學校團委,打造附中附小的精品特色課程和優質社團。學校優質教育資源也參與到附小的合唱、舞蹈、排球、健美操、國學、植物栽培、3D打印、演講與口才、影像編輯、后期制作等活動中。
3年多來,北京工商大學的教師們每周定期走進附小參與教學工作。學校依托外語學科優勢,在附小建立了英語俱樂部,依托藝術與傳媒學院在附小開設了“教授大講堂”。學校外國語學院本科黨支部還與附小的黨支部開展共建活動,讓本科生在培訓后走進附小課堂,教授附小學生外語課程。
不僅僅是高校師生走入附中附小,附中附小的學生也走進了大學校園。現在,附小六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最后一次社會大課堂活動就是在北京工商大學校園里開展的“相信種子守望成長”主題微游學活動。在北工商大學生志愿者的帶領下,孩子們參觀學校的圖書館、校史館、藝術與傳媒學院、求知廣場,了解大學生活,進一步樹立人生目標。
文化浸潤助力附中附小內涵發展
合作期間,北京工商大學認真研究梳理附中附小的學校文化框架,先后幫助附中附小對校徽改版,制作校歌,梳理爭先文化體系,美化校園環境。合作辦學以來,通過完善辦學理念、搭建組織文化架構、創建校歌校徽學校形象識別系統等,北京工商大學幫助附中附小實現文化浸潤式的內涵發展。
3年多來,北京工商大學團隊與附中附小的合作深入到辦學的全過程。在提升辦學理念、加強品牌建設、優化學校管理,以及開發特色課程、推進學科建設、深化教學研究、助力師資培養和開放資源共享、為中小學搭建網絡教育平臺等方面,雙方合作都取得了積極進展。北京工商大學幫助附中附小認真總結和探索育人方法,共同凝練黨建品牌建設成果,協助附小編輯出版了《北京工商大學附屬小學文化手冊》等教科研成果,并協助附小承辦了第二屆全國鄉村班主任發展研究論壇等教科研活動。
大學教師深入課堂,幫助附中附小大膽探索課堂教學創新,讓一批優質課程如雨后春筍般在附中附小涌現。在多項競賽中,附中附小學生取得了優異的成果:附小合唱團在房山區第十九屆藝術節獲得一等獎,學生代表學校參加區級健美操、排球等比賽取得多項優異成績,附中朗誦團榮獲房山區第十二屆學生藝術節展演中學組一等獎,并榮獲北京市第19屆學生藝術節展演銀獎。
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謝志華說:“未來北工商將從課程建設、師資培訓、第二課堂、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繼續深入推進附中附小建設,將大學專業優勢播種在合作辦學的土壤中。”(作者:《中國教育報》記者施劍松)
新聞鏈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4/02/content_515615.htm?di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