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首頁» 新聞資訊» 綜合新聞

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召開2019年第一次學術委員會會議

   

1月21日,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在阜成路校區召開了2019年第一次學術委員會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貿易系主任王曉東教授、首都經貿大學高等財經研究院院長祝合良教授、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研究員,我校商學院院長王國順教授、研究生院院長楊德勇教授、科技處副處長康智勇、商學院副院長孫永波教授、經濟學院副院長郭馨梅教授等校內外學術委員會委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基地主任徐丹丹教授主持。

徐丹丹教授介紹了與會嘉賓,并對學術委員們百忙中關心基地的建設與發展表示感謝;康智勇副處長介紹了我校開放課題管理及今年招投標的時間要求;郭馨梅教授匯報了2016-2018年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開放課題招投標的選題及立項的基本情況。委員們就今年開放課題的選題、基地的未來建設與發展展開了討論。

祝合良教授認為,開放課題的研究應在新一輪周期建設規劃的基礎上,緊扣我國當前的五大發展理念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設的時代主題,致力于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從流通體系的完善、營商環境、數字經濟、跨境電商、社交電商、供應鏈體系建設、綠色流通等方面開展。王曉東教授指出,在流通領域很難出高質量成果的大背景下,開放課題的研究重點在于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的各種會議精神,時刻關注國家的大政方針和頂層設計,緊跟時代潮流,突破研究對象的局限性,克服研究范式的短板,提升研究內容的落地能力,避免研究成果的“純流通化”。趙萍研究員提出,在準確把握流通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拓寬研究視角是提升基地研究成果質量的前提。在消費升級或者消費分級的背景下,流通業要關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需求、首都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設立、進口博覽會帶來的進口商品增加等,研究其與流通網絡國際化、流通業態創新、流通成本降低、物流效率提升、本地消費拉動之間的相關關系。荊林波研究員剖析了流通領域的研究成果嚴重下滑且滯后于實踐發展的現狀,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希望基地多做接地氣的研究,在兼顧考核驗收目標的同時進行商業化運營。2019年是建國70周年,可以發布具有基地特色的拳頭產品,如七十年首都流通業的風云人物、成功企業等。開放課題在流通與消費的相互影響、城市副中心與流通產業布局、電子商務與商業地產重估、流通業貢獻指標體系構建、流通業與社會學、人口學的結合等方面開展研究,比較容易出優秀成果。

楊德勇教授建議,基地的研究要緊緊圍繞社會普遍關注和經濟發展需要的問題,如目前京津冀縣域電商的發展迫切需要理論指導。開放課題的設置要緊密結合流通業發展的實際,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總之,基地的研究要堅持市場化、落地化、可持續化。王國順教授根據以往參加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驗收會的經驗,希望基地的研究方向保持一定的穩定性,要長期堅持研究,堅持問題導向而非方法導向,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質量成果;開放課題的設置不一定局限于北京,題目要精。孫永波教授認為,無論是從宏觀戰略上還是從居民生活上看,消費一直都是居民普遍關注的問題,開放課題研究可以重點關注消費與流通的關系問題。

學術委員們富有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為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一年一度的開放課題和內設課題的研究以及未來建設指明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