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測評連續三年專業第一,學習績點平均4.23,四門專業課100分,來自理學院數學141班的郭實秋,不僅是學院團委副書記、黨校輔導員,還是北京市“優秀團干部”、校園社團之星,2017年學校校長獎學金、國家獎學金的獲得者。她開朗自信、淡然處事、自始而終,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贊賞。
面對困難和坎坷,郭實秋永不言棄,直面挑戰,樂觀從容。在這個象征收獲的季節里,讓我們一起聽聽她的大學故事。
開朗樂觀,永不言棄
郭實秋打心底熱愛學習,每天的英語晨讀活動從不缺席,課余時間也不松懈自己,在圖書館查閱相關的學習資料。不管是四六級的英語考試還是林林總總的月考和期末考,她都表現突出。當被問及學習上的好方法時,她說道:“學習沒有捷徑,在勞累的時候,不斷為自己加油打氣,在事物繁雜的時候將各種大的項目細小化,拆分去完成,這樣便會事半功倍。”
“Stay hungry,stay foolish.”這是郭實秋考雅思口語而積累的名言,現在成為了她的座右銘,一直激勵她努力學習。大二時,郭實秋經歷了一段低谷期。本來成績第一名的她被超越,許多遺漏問題被暴露,例如對老師講過的知識點掌握不牢固,無法正確運用在解題中;在一些理科知識的學習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她坦言道:“那段日子是我非常崩潰的時期,困難如潮水涌來,令我有些招架不住。但是,我深知自己不能屈服,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圖書館,羅列不懂的問題,逐步解決。”在那個階段,她勞累卻充實。最終,她慢慢找回了自己的狀態,擁有了更好的心理素質應對以后的每一次挑戰。
為了學好英語,她加入了英語學習交流的社團。通過每天晨讀簽到和小伙伴兒們相互監督,閑暇時也會去其他高校聽英語學習的講座講座。長期的堅持讓她的英語成績在班里遙遙領先,“期末考試名列前茅,四級考試一次就過了,并且是班里第一個通過英語六級的人。”郭實秋還以6.5分通過了雅思,正所謂:努力的汗水終換來了今日的成就。
已經獲得北京科技大學保研資格的郭實秋談到以后的規劃問題時,她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想向科研方向發展,繼續在數學領域中探索。
靜水深流,用心探索
成績優異的郭實秋,喜歡嘗試新鮮的事物。大二時她參加了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她提前翻閱了許多與比賽有關的書籍,并多次向老師們詢問比賽的注意事項與往屆比賽中出現過的問題。第一次參加這類比賽,郭實秋與隊友在賽前進行過多次交流與磨合,并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盡管如此,她們仍然遇到了問題。“好幾次都覺得我們完不成這個模型,走進了死胡同,做不下去了。但是最終完成模型的那一刻,就像一直沉溺于深海,突然呼吸到新鮮空氣的歡暢感覺。”郭實秋回憶比賽時的場景依舊十分激動。
她們整整用了四天四夜的時間,完成了一篇二十多頁的全英文論文,成功榮獲參賽獎。這個獎項,是她開啟競賽之門的第一把鑰匙,是她嘗試新領域收獲到的第一份禮物。和她一起參賽的隊友說道:“完成這次美賽的任務對于大二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那幾天,我們很少下樓,吃飯也是別人幫帶,以應對高考的心態和標準對待這次美賽。特別是實秋,常常半夜了還在搭建模型,然后在我們三個建的微信群中說自己的進展或者遇到的困難,忙的連洗澡的時間都沒有。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最終成功了。”
通過這次比賽,郭實秋培養了和隊友的默契,深刻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懂得了參加美賽的一些技巧,這為她下一次的競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機會再一次來臨時,郭實秋緊緊抓住,大三的時候她和同伴又參加了一次數學建模大賽,不同于上一次的緊張與忙碌,這一次的她顯得從容而淡定。用她的話說:“已經是老油條了,還怕什么。”這一次,她和隊友度過了充實且愉快的四天,最終奪得二等獎。對于這次比賽,她的同伴說:“這次大家的分工也更明確了,認真負責自己的那部分工作,最后再互相交流一下,模型就能基本建立起來。有時候在去上課的路上突然有了靈感,模型遇到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不僅是美賽,郭實秋還參加了北京市數學競賽、校物理競賽、“學創杯”校內選拔賽、“紙橋承重”大賽與“廉潔頌”征文比賽。在這些比賽中獲得三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和一個特等獎。參加比賽最大的收獲不是得獎,而是找到了默契的同伴。在與同伴并肩前行的過程中,她懂得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搭建的模型一次次失敗又重新拾起的過程中,她收獲到了堅持的力量,收獲了面對困境應該如何去調整自己心態的經驗。
無私奉獻,服務他人
郭實秋不僅是理學院的團總支副書記,還是2014級第一批黨員。她主要負責的就是文案工作、暑期社會實踐以及學院的表彰大會等。在圓滿完成這些工作之余,她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將自己對集體的貢獻做到最大,一點點進步,一步步去適應不同的角色。在被問及對大學生入黨問題的看法時,她回答道:“這是個人的信仰問題,當你成為黨員之后,便有了責任與義務,就要起到表率的作用。”所以她積極地參與了新生班主任助理的工作,她說:“跟新生待在一起幫他們做了很多事情,他們也很尊敬地對我,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上的事都來問我,這讓我感覺自己很被需要。能夠和他們一起度過大學最初的階段,真正地幫助他們讓我覺得是一種榮耀。”
郭實秋是個外向樂觀的學霸,但是她不僅僅只是關注自己的成績,還會幫助周邊的同學一起學習,讓大家共同進步。”這是郭實秋的好友,來自理學院數學141班的付佳同學對她的評價。在自身成績有保障的前提下,她會在每次考試的前兩周為需要解答問題的同學們開設“實秋小課堂”,每次三個小時的課堂不僅讓同學們有了學習的熱情,還讓同學之間的關系日益親密起來。
在采訪的最后,當輔導員老師談到郭實秋大學三年來的變化時,自豪地說道:“她一直在進步,從開始的青澀到如今的穩重。她對付出從不吝嗇,對學習與生活上的事情決不含糊。”
郭實秋告訴記者,在大學期間自己還是有遺憾的。比如沒有在大一大二時跟老師做學術方向的項目研究,還有分配不當學習與工作的關系,但總體上還是很充實。她建議學弟學妹們:要學好英語,掌握更多知識技能;盡快規劃好自己的人生目標,并朝這個方向一直努力。她用幾個詞語總結了自己的大學生活:成長、奮斗、美好、充實。她希望,在大學這個能夠輕松交流的大集體中,每個人能夠快樂成長,學有所獲。
這個秋天,郭實秋帶著她大學四年的累累碩果走進了新的學府繼續耕耘,祝愿她在之后的每個秋天都能有新的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