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以實際行動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5月6日,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與中國實學研究會、國際儒學聯合會教育傳播普及委員會聯合主辦,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部、中國無神論協會協辦的“問道玉淵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來自中國實學研究會、國際儒學聯合會等學術團體,以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國防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鄭州大學、天津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100余人齊聚一堂,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建言獻策。
學校副校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顧問方德英教授致開幕辭,對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為了更好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發展、傳承創新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統籌考慮,一體推進,實現二者在當今時代和當今社會實踐基礎上的融合發展。此次會議將深入研討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歷史方位下,高校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如何立足中國傳統與現實,面向世界和未來,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鑄就中華文化的新輝煌做出貢獻。這次研討會的召開必將為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之間的深度融合開創新的局面,提供新的契機。
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魯娜教授主持開幕式并致辭,熱烈歡迎與會專家學者蒞臨指導。期待此次會議能夠廣泛凝聚智慧,為大家提供新的思路和視野,為交流互動提供新的契機,為推動學術發展做出新的貢獻。國際儒學聯合會教育傳播委員會主任、中國實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張踐教授致辭。他指出,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只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和而不同”的理念和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才能在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新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才能從容應對和正確處理治國理政實踐中的新問題、新挑戰和新矛盾。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邰麗華教授致辭。她希望在充分發揮協同單位所組建的團隊實力強、依法依規治理水平高、活動豐富多彩等優勢的基礎上爭取協同創新中心工作取得更大成績和更為豐碩的成果。
研討會分為大會報告和分組討論兩個階段進行。在大會報告階段,與會專家學者代表作大會主旨發言。張踐教授,中國實學研究會副會長、國際儒聯理事兼普及委員會委員、國防大學朱康有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賈陸英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習五一研究員,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田建華副教授,天津師范大學孔德永教授,浙江大學加潤國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李春秋教授,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杜凡副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姚洪越副教授等圍繞儒家文化與習近平中國特色外交思想、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的歷史必然性、弘揚傳統文化與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何提升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與意識形態安全、國學形態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華傳統美德的基礎、大學生對傳統文化婚姻愛情觀的態度、新時代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問題作了大會發言。邰麗華教授和朱康有教授分別主持大會發言。
在分組討論階段,與會專家學者們圍繞“中華優秀傳統價值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心、信念與信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比較融通”“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及其培育”等主題展開討論。大家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存在內在契合性,馬克思主義具有現代性、革命性、實踐性、科學性、人民性和發展開放性等特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即是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當前,在大學校園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具有很強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大學教育應綜合利用實踐教學、新媒體等多種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幫助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也要求廣大教師要從真懂真信出發,用“大我”的境界要求自己,積極弘揚正能量。此外,參加此次學術會議的青年學者們,也結合自身學習經歷表達了他們的思考,展現了當代青年應有的學識和風貌。大會討論階段由浙江大學加潤國教授主持。
大會閉幕階段,衡水學院代春敏副教授就專家學者們的研討情況向大會作了匯報。朱康有教授作大會總結發言,他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這是新時代的重要特點,也是未來思想文化的發展趨勢。此次會議的形式和研討主題是對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一個最好紀念。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部主任劉志明研究員致閉幕詞,談到,學者們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主題交流思想、分享智慧,既體現了學者們深厚的思想底蘊、強烈的現實關懷,又達到了見解交鋒的目的。他期待研討會作為傳統文化領域的學術大會和北京工商大學的學術品牌,能夠繼續堅守學術追求,繼續擴大學術貢獻力和社會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