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我校落地生根,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探索,展示和表彰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優秀作品,1月3日,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教務處聯合舉辦的第二屆“揚帆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優秀作品展評大賽在良鄉校區舉行。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魯娜、副院長姚洪越、校團委副書記孫惟佳、教務處高萌老師和學院全體教師參加大賽并擔任教師評委。各院系學生代表近200人觀摩了參賽作品展評并參與現場實時投票。
此次“揚帆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優秀作品展評大賽是在延續上屆深受師生喜愛和好評的四個篇章——“我的大學:成長篇”“我的家鄉:歷史篇”“我的光影:哲理篇”和“我看社會:調研篇”的基礎上,緊扣新時代脈動,新增“我看十九大”篇章。每個篇章有三部優秀提名作品參加展示,之后在場教師評委和學生代表依據主題選擇、內容結構和展示效果等三個維度進行評比打分。
在“我看十九大”篇章中:《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和《偉人的光輝足跡》等三部作品或訴說平凡崗位上黨員干部的不平凡人生,或講述中共黨史上做出卓越貢獻的偉人故事,或抒發對新時代領路人的感佩之情。在“我的大學:成長篇”中:《追隨》《繪夢》《醒悟》生動呈現了我校大一新生步入大學生活以來的感悟、收獲和成長。既有少年經歷坎坷后再次追逐自己的繪畫夢想的故事,又有大學生因愛慕虛榮進行裸貸,釀成大錯后幡然醒悟的故事。“我的家鄉:歷史篇”中:作品《七七事變的見證者》將銘記歷史、追思先烈的情感表達與史料的探究、史實的梳理有機結合;《中華的味道》《北京的記憶》分別以稻香村、首都鋼鐵廠作為切入點,追憶了歷史的長河中,中國企業不斷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我的光影:哲理篇”中:《選擇》通過采訪的形式對大學生如何處理學習生活中的主次矛盾進行了思考;《聯系中的你我》揭示了在無限的宇宙中,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發生著聯系這一哲理;《沉睡的人魚之家》帶來了關于死亡這一問題的深入思考。“我看社會:調研篇”中:《立憲宣言》重走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探索之路,暢想法治中國的宏偉藍圖;《這事好辦》從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出發,生動地展現人民監督員在發揮民主法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凜風吹》從大學校園真實場景展開,深入淺出地闡明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本質特征。這五大篇章以校園調研、經典研討、社會體驗、課題研究等不同形式開展,分別以愛黨、愛校、愛鄉、愛馬、愛國為主線,緊密相連,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了思政課實踐教學促進大學生素質和能力提高的分層次培養目標體系。
大賽最終評選出“揚帆杯”實踐教學優秀作品一、二、三等獎。姚洪越對參賽作品作了深入細致的點評。他談到,獲獎作品都能以大學生獨特的視角觀察和思考大學、歷史、社會和人生,兼具思想性、知識性和藝術性。“揚帆杯”大賽既關注大學生個人的生命成長,又關注國家與民族的發展進步,鼓勵大家把關于個人的小道理有機地融入到治國理政的大道理中。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袁雷作為指導教師代表,食品學院151班王子靖海作為學生代表分別發言。
孫惟佳代表團委對大賽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談到大學生只有深入實際才能找到個人成長進步與社會需要的契合點,才能更加理解新時代、新思想、新任務、新目標,在實現民族復興夢的征程中放飛自己的青春夢想。
王魯娜代表學院致辭。她表示,優秀作品充分體現了同學們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強烈的創新意識,展現了我校學子積極進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和青春風采。“揚帆杯”大賽以北京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重大項目:“多元化、階梯式實踐教學模式探索與創建”為依托,這些優秀實踐作品是對思政課多元化、階梯式實踐教學成果的驗收和總結,將激勵我們在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的道路上繼續探索前行。
出席大賽的領導和教師代表為本次大賽的獲獎小組學生代表和2017暑期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優秀作品獎的小組學生代表頒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