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實踐分團
食品學院實踐分團
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實踐分團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經濟學院實踐分團
商學院實踐分團
法學院實踐分團
外國語學院實踐分團
藝術與傳媒學院實踐分團
理學院實踐分團:慰問敬老院,愛心暖夕陽
7月17日,這是理學院實踐分團社會實踐的第三天,除了日常的支教活動,理學院實踐分團還組織了慰問敬老院的活動。
上午,實踐團成員們帶著慰問品來到福港敬老院。老人們熱情歡迎同學們的到來,他們的到來使原本寂寞的敬老院充滿了笑聲。同學們為老人送來了一些食品,一邊分發著一邊陪老人聊天。老人們和我們講述了他們的經歷與故事,同學們也把自己在外的讀書情況以及自己家鄉情況講給老人們聽。就這樣,活動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結束。
臨走前,老人們還與小組的成員依依不舍地握手告別,并且期待著我們下次的到來。雖然這樣的陪伴很短暫,但是同學們心里很受觸動,不由得讓大家覺得,應該多關心一下家里的老人。不要以任何理由為借口,比起任何的物質,他們更需要的是親人的陪伴。應該多多尊重老人,多多愛護他們,付出更多的耐心來陪伴著他們。
與此同時支教活動是進行的越來越順利。神秘又有趣的數學課通過一些神奇的數學理論,穿插引用一些實際的應用問題,使同學們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的求知欲。只能在室內教學的體育課由于老師的趣味安排也得到了同學們的積極配合。體育課上,傳球的游戲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同時也考驗了同學們的團隊配合能力。形體課上,老師親自示范的基本的舞蹈動作也吸引大家躍躍欲試,老師也對她們進行了耐心的指導。美術課上,老師帶著同學們學習了簡筆畫,同學們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在老師的帶領下 一步步用簡單的線條描繪出形象的圖形。對于繪畫比較困難的同學,老師進行了耐心的講解,并且親自為同學示范。
通過今天的慰問活動,我們也深刻理解了此次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不僅僅是教書授課,也是為了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公德意識,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我相信我們接下來的幾天會做得更好!
食品學院實踐分團:專業立足實際,宣講造福民生
為充分展現學院專業特色,今年實踐團設置了“小小實驗看化學奧秘”的新課程,每天為韓村河中學學生準備一組化學實驗課,培養孩子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實踐團成員們向大家介紹了課程中的第一組實驗----紫甘藍變色實驗,只見孩子們在小老師的悉心指導下認真讀取量筒讀數,小心地拿著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定溶液,當看到手中的試劑出現了預想中的顏色,小老師和同學的臉上都露出了喜悅的笑容,這些神奇的現象讓他們充滿了好奇心。實驗結束的時候,孩子們對尚未正式接觸的化學課激發了興趣,對明天的實驗課更是充滿了期待。
在隨后的演講課中,實踐團的小老師先給大家放了一段“百年朝,中國夢”的視頻,每個人都認真地觀看著視頻,孩子們在小老師們的引導下又各自暢談了自己的夢想,這些夢想或大或小,但無一不讓實踐團的成員們看到了民族復興的希望!隨后,小老師又問大家什么是中國夢?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中國夢這個詞并不陌生。每一年,我院都會開展一系列培育和餞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那對于一個中學生呢?課堂又安靜了下來,小老師為眾人解答,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民族復興,就是國家富強,也是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中之重。接下來,實踐團的成員潘健安為大家做了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演講。他回憶了中國百年來的近代史,講述了我們民族的中國夢。他的抑揚頓挫,他的慷慨激昂讓在座的每一個人為之動容。主題演講結束后,小朋友們在實踐團成員趙曉慶的帶領下深情地朗誦了《贊美》,表達了他們對祖國深深的敬意。
下午,實踐團深入基層,來到村民身邊,在韓村河社區進行科普宣傳和調研活動,同學們向當地居民宣傳并普及食品安全與大氣污染防治、PM2.5的科學解釋等方面的知識,并且通過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了解當地村民燃料使用情況和兒童飲品消費情況。活動期間,實踐團成員團結協作,切實達到了知識普及、惠及民生的目的,通過與居民耐心的交談和講解,了解到居民的實際困難并解決問題。通過此次活動,鍛煉了大家的溝通能力,并在宣傳過程中,把課堂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做到學以致用。
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實踐分團:實踐中期,漸入佳境
7月17日,上午的“Running man”活動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在歡笑聲、加油聲中,大家依次完成了各個游戲。包括“看誰吃得快”“趾壓板扔拖鞋”“傳吸管”“聽歌識曲”此次活動項目意在鍛煉同學們團結協作的能力,希望同學可以從游戲中體會到集體的力量,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回到教室后,各個班級進行了團隊協作的專題介紹。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團隊的重要性,實踐分團成員組織同學們玩各種趣味游戲,氛圍和諧融洽。
下午,同學們按照各自的社團進行社團活動。話劇社開始排演話劇;健美操社團完成了一半的教學進程,大家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動作;學霸社細致地講解了漢字的由來并讓同學們進行了朗誦練習;手工與繪畫社開始進行繪畫上色,同學們對創意T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他室外社團在操場上進行各個項目的日常訓練,雖然今天的天氣炎熱,但大家的興致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相比昨天,孩子們的動作,技巧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實踐分團的老師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教學,同時也與同學們建立起了越來越深厚的友誼。
晚上,同學們繼續進行社團活動,大家也開始為最后一天的匯報演出做準備。晚課結束后,實踐分團的老師們召開總結會議,并為明天組織同學們參觀大學校園做準備和安排。
支教的第三天,實踐分團的老師們與良五的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相信此次支教活動會成為實踐團成員和良鄉五中孩子們共同的美好回憶。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實踐分團:弘揚科技精神,書寫實踐頌歌
7月17日,計信學院實踐分團繼續開展支教活動。為進一步向佛子莊小學學生宣傳科技理念,營造濃厚的科技文化氛圍,拓展學生綜合素質,給學生們帶來一場耳目一新的科技盛宴。
為增強學生綠色出行、節能環保的意識,實踐團支教組特意安排了綠色出行宣講課。課堂上,學生們拿起手中的畫筆,描繪出心中關于公交出行的畫面。一幅幅精美的畫作,述說著學生對公交出行的理解,承載著他們對藍天白云、青山黛水的渴望,表達了踐行綠色出行的決心。
實踐團調研組繼續開展“北京市郊區公共交通情況”的調研工作,走出校園,深入街坊鄰里隨機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居民對郊區公共交通的看法和意見。
一天充實而忙碌的實踐活動已經結束。實踐時間已經過去一半,計信學院實踐團團員將進行秉承著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求真務實的實踐精神,呈現出更加精彩的實踐活動,珍惜和學生相處的歡樂時光。
7月17日,轉眼已經是社會實踐的第三天,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小老師們與學生們的熱情與熟悉度也日漸增長。各項活動與教學漸入佳境,大家都懷著更加期待的心情迎接今后幾天的活動。
心理課上輕松活潑的氛圍為一天的活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小老師們通過問答、互動的方式來增進對同學們的了解,知悉大家的想法,并從不同方面引入心理學的知識,使大家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學生們的積極性與活躍性也明顯被心理課調動了起來,數學課上,同學們認真思考,相互討論,各抒己見,幾道困難的數學題立馬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破解。緊接著的工藝美術將同學們的思維從嚴謹轉向活躍,各班紛紛開展了板報創作,圍繞“紀念建黨95周年” “長征勝利80周年” “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等主題展開,小老師們和同學們一起找素材,畫板報,很快一幅栩栩如生的板報就呈現在大家眼前。
雖然只有短短三天時間,各位小教師們卻已經與房山五中的同學們創造了一段又一段美好的回憶。大家用歡笑埋下希望的種子,用青春繪制愛的篇章。希望幾天時間里大家都可以有所收獲,完善自我,珍惜這一段來之不易的美好時光,把它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當中,永不消逝。
商學院實踐活動分團:多彩課堂,耀我紅商
7月17日,伴隨著初一年級小營員們“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高聲誦讀,十鄉百村千人行各項實踐活動都已步入正軌,實踐團成員開始全身心地融入到充滿活力和熱情的實踐課堂當中。長溝中學的學生們踴躍發言,課堂氣氛愈發活躍。今天除了進展每日的固定課程,各大課堂還排練了為最后匯報演出準備的節目。
從英語劇小組對劇本的第一次彩排,到舞蹈組對每日新舊內容的細致講解,從體育組對每一個基礎動作的糾正,再到唱歌組對歌唱技巧的指導。不僅體現了支教老師們認真的教學態度和學生們始終如一的聽講狀態,還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大家的青春風貌。
為了深入貫徹了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的進程,調研組今天進一步拓寬調研范圍,深入基層,開展問卷調查。問卷收集后每個成員都對結果進行了匯總整理,對數據進行了初步的統計分析,為最后的論文編寫做足準備。后勤組作為一個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幕后工作團隊,默默無聞地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著最基本的保障。讓我們為他們的辛勤付出點贊。
讓大家欣慰的是,長溝中學去年參加暑期夏令營的小朋友們給了我們一個驚喜,他們在得知我們到來之后,特地來拜訪之前教過他們的老師,讓我們體會到了互相之間的濃濃深情,雖然支教的時間非常短暫,但給支教老師和同學們所留下的記憶是難以忘懷的。
我們活動正酣,期待續寫明天的精彩!
法學院暑期實踐分團:深入鄉村,普及生態文明意識
7月17日,迎著清晨的第一縷朝陽,法學院實踐團的成員們早早到學校門口,迎接陸續到來的初中生們,他們在晨讀時間組織學生誦讀經典《大學》,校園里書聲瑯瑯。
經過第一天的教學,實踐團的成員吸取了教學過程中的經驗教訓,也吸取了石樓中學初中生們的意見與建議,經過一系列的教學調整,實踐團的成員以生動有趣的話題作為辯題,調動了孩子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此外,趣味數學課與實用英語課等必修課也一改以往的嚴肅教學,數學課以小組為形式玩找規律的小游戲,讓中學生們鍛煉思維能力,而英語課則是以小短劇配音的形式,讓孩子們在配音的過程中鍛煉口語,發揮想象力進行簡單的英文對話。
實踐團成員組織了一部分石樓中學的初中生們一起籌備文藝匯演,準備了辯論展示、情景劇、跳舞和合唱等表演形式。他們希望竭盡全力在最后一天能給石樓中學的初中生們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也讓這次暑期實踐活動有一個完美的落幕。
下午,實踐團調研組成員深入石樓鎮石樓村,開展了題為《民眾生態意識的現狀及培育問題》的的調查研究。大多數村民對當前生活的環境表示很滿意,但是也有一部分村民覺得水污染問題亟待解決。在村民們的配合下,實踐團順利地完成了有關生態文明的調研任務。
7月17日,外國語學院實踐團迎來了暑期社會實踐的第三天,“大小手鑄就成長夢想”暑期夏令營為學生打造了英語精品課程,通過閱讀、合唱、手工等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們充分接觸課本以外的知識,激發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能力,拓展學生視野。
實踐團的老師們盡職盡責,課前以聽寫小測驗的方式考察同學們昨日的英語生詞掌握情況,針對學生不熟悉的疑難雜點進行鞏固復習,隨后下發精心準備的《查理與巧克力工廠》閱讀材料,帶領學生們排除生詞、分析句型、大聲朗讀。實踐團通過構建“寰宇世界”閱讀庫,拓寬學生的單詞儲備量,糾正學生英文口語發音,培養學生英文閱讀習慣,融合中英語言、東西文化,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為朗誦課以及配音秀的后續展開奠定基礎。
實踐團成員從附小學生的藝術特長和興趣出發,為“悅動附小”藝術班的同學組建合唱團,以電影《藍精靈》主題曲The Smurf Song傳授聲樂技巧,編排合唱隊形和動作,在練聲過程中學會各聲部協調配合,在活潑歡悅的節奏中學習英文歌曲,通過藝術語言,豐富英語學習的形式,感受多元文化的內涵和魅力。
在老師的耐心演示和指導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領取材料,以“森林”為主題展開頭腦風暴,嘗試紙繩毛線拼貼畫創作。下課前,學生們上臺展示手工成果,用英語分享制作心得,在手工學習的同時鍛煉英文口語表達,將語言能力和動手能力相結合,增加課程趣味性和學生成就感。
通相較前兩天的靦腆與生疏,成員們現在已完全適應了“小老師”的新身份,與附小學生融為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在接下來三天里,外國語學院實踐分團的每一名成員勢必會繼續散發自己的光和熱,為附小的學生們點亮愉快的暑期生活!
伴隨著支教第三天的到來,天空也逐漸放晴。附屬中學的孩子們和藝術與傳媒學院支教的老師們已經在為最后一天的文藝匯演積極備戰了。
“顏值爆表”班小講師趙瑞萌以《甄嬛傳》為例講解其中的古代服飾,同學們被圖片中精美的服飾吸引,不由地討論起來并拋出一些問題,老師也為他們一一解答。第二節課,張斯博老師在黑板上為同學們演示國畫的創作過程,不僅吸引了學生,而且引來了一些小教師們前來聽課。同學們一筆一劃地跟著老師臨摹,并表示要將畫好的國畫保存好,為自己留一份美好的記憶。
“向日葵”班講解廣告課程的耿思楊老師,為他們放了一些精彩的廣告片段:“母親的勇氣”、“138種美食之旅”等等,同學們也不禁感嘆廣告的神奇力量。下午各班進行了課外活動,有的班在“貼人”,有的班在打羽毛球,還有的班有男老師帶著踢足球,團總支書記徐亮老師也加入打籃球的班級當中,彼此因為課外活動也增進了感情,加強了集體的凝聚力。
晚飯過后,調研組的成員以《關于傳承國學經典文化情況的調查》為主題進行調研,調查對象是房山區良鄉鎮的居住人群,相關調研內容主要有:“你眼中的國學?” “國學的意義?” “關于國學的教育問題?”等,受訪村民對我們的問題進行詳細地解答,他們有的認為“國學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本,一定要重視國學問題!”有的表示:“我們已經從現在開始給孩子報一些國學班,讓他們從小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
藝傳學院實踐分團,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傳承祖國傳統文化貢獻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