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教室的窗戶悄悄地灑在屋內的地面上,仿佛不忍心打擾這個安靜的課堂。教室里,何老師站在講臺上,正深情并茂地講著生物化學,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這是何聰芬老師的課堂,安靜有序,卻又不失生動幽默。“我喜歡上何老師的課,因為老師會給我們補充很多生物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曹夢岑在提及何老師的生物化學課時,語氣認真。
何聰芬教授是理學院副院長,主講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等本科課程,并主講現代化妝品生物技術等研究生課程,榮獲2015年學校本科教學優秀獎一等獎,曾獲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學校教育創新標兵一等獎。她指導學生開展北京市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4項,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1項。
聯系實際,抽象的知識“活”了
眾所周知,生物化學是一門比較枯燥又復雜的課程,為了能夠讓同學們喜歡這門課程,并能學有所獲,何聰芬老師想盡辦法用生動的事例或比喻來化解枯燥乏味的知識。
在一堂講解酶的代謝的課上,何老師在講課之前,問了一個看似與講課內容毫不相關的問題:“同學們在發燒的時候是什么感覺?”正是這個問題,讓原本對生物化學課有點迷茫的同學們支起耳朵認真聽了起來。
“發燒的時候你們是不是渾身都沒有力氣,而且沒有食欲、不想吃東西?”何老師一邊進一步發問,一邊結合生活開始了講解,“這都和身體里的酶參與的物質和能量代謝密不可分。酶的作用需要適合的溫度,超過這個溫度酶的活性降低,代謝就慢了,所以你吃的東西也不消化了。”在這樣的引導中,何老師給同學們系統講解了酶的相關知識。
何老師的這種結合生活實際、深入淺出的授課方式讓同學們印象深刻。“何老師在講課過程中將復雜的概念形象化、生活化,很容易理解和記憶。例如講到蛋白質結構中二硫鍵這一概念時,復雜的結構式讓我很頭疼,而何老師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愛美人士燙發的例子,為我們揭秘了二硫鍵與頭發卷曲之間的關系。我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張博在說這些的時候,雙眼發亮、滔滔不絕。
也許,在學生們看來,這幾個生活化的事例只是一個吸引人的話題,但是為了將枯燥無味的生物化學讓大家能夠津津有味地聽下去,并且能夠使這部分知識深入淺出,何老師可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每當有了新的熱點話題時,老師都會將這些與課本知識聯系起來。雖然已經在我校教了十多年的課,但是每次上課前老師都會認真備課,將那些過時的案例或者社會熱點進行變更和替換。例如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正鬧得沸沸揚揚時,老師就把三聚氰胺為何結構?基于何種原因致使廠家把三聚氰胺添加到奶制品中,從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奶制品質量檢測方法(凱氏定氮法)的優缺點。
除了別具一格的授課方式,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清學習的思路,何老師還親自制作并不斷改進講授生物化學的PPT。她不是單純按照教科書的結構來設計課程,而是以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為基礎,以生物化學的思維體系制作的。根據這套PPT進行課程學習,同學們對生物化學的思路更為清晰,理解也更深入了。
受學生喜歡的“嚴厲”老師
“何老師是一個很嚴厲、很有威信的老師。”在提及何老師的時候,她的學生這樣說道。
確實,何老師對學生嚴格是出了名的。每次上完課老師都會布置作業,并且嚴格要求學生遵守時間交作業;除此之外,在課堂上老師不允許學生吃東西、玩手機。有一次,由于老師“上課不許玩手機”的規定,一位在課上用手機看視頻的學生被何老師沒收了手機。“這件事情是我處理的不夠妥當,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感受。”重提舊事的時候,何老師的語氣因為愧疚而有些壓抑。在何老師心中,沒有任何事情比學生們更重要。
“教學是個良心活。”這句話何老師說了不止一次。在她看來,無論是哪一件事都沒有教學重要。身為老師,最大的責任就是教學。“我當老師,從來沒有求過自己能得到什么。只要學生們能聽懂、以后能用上,并且許多年后還能想起有一個老師教過他們生物化學,這是最讓人感動的。”何老師在說這些的時候,字字真切,每一句話里都溢滿了濃厚的師生情。
在課堂上,何老師是一個對學生負責的嚴厲老師。在課下,她就變成了很喜歡與學生交流的長輩。何老師很愿意和學生聊天,這樣能夠了解學生們的想法。她還專門建了微信群,在工作的空閑與學生們互動。對此,崔樂也是深有體會:“我與何老師的關系非常親密,我很欣賞、很尊敬她。”
正是因為何老師對待教學嚴謹認真、處處為學生著想,有很多學生即使畢業多年也還十分惦記她喜歡她。一個畢業生在幾天前在電話里和她說,“公司里大家討論起大學時讓人印象最深的課,我一下子就想到您的課了,雖然嚴格,但講的特別好,現在都覺得收益很大。”何老師在講起這件事的時候,眼眶濕潤了。
服務生活,做“接地氣兒”的科研
何老師不僅承擔本科教學,還帶研究生,負責科研課題小組,同時擔任學院副院長,因此事務性的工作很多,但作為一名大學教授,科研也是她工作的重要內容,為了協調好教學、管理和科研之間的關系,讓科研工作能保質保量完成,她常在周末和下班之后增加工作時間,忙碌于辦公室和實驗室。
何老師常說,“(科研)最重要的是有想法,還得和生活聯系”。有一次,她在買菜時看到了芽菜,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豆芽和豆應該有營養物質組成的差別,那從其它植物芽和種子里提取出的有效物質是不是也有不同呢?于是“谷豆萌芽”這個想法就這樣產生了。在這之后,老師與課題組內的老師一起進行試驗、研究,又去上海家化進行演講,最后上海家化以這個理念為基礎開發了“啟初”品牌系列嬰童化妝品。何老師這種“接地氣兒”的聯想,把生化知識與實際應用連在了一起,實現了“生活-科研-生活”的自然轉化。
在科研方面,何老師也遇到過一些困難。由于目前從事的研究領域應用性比較強,因此發表文章的檔次不夠高。不過在提及這些的時候,何老師并沒有表現的十分苦惱,而是在這句話之后加上了另一句話——“其實我覺得,任何事情都沒有教學重要。因為我是老師,教學是我的本職工作。”這是一個老師,發自肺腑的愿望。
這就是何聰芬老師,一個把教學作為頭等大事的大學教師。在她眼中,沒有任何人比學生更重要;在她心中,沒有任何事情比學生的成就與感謝更讓她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