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首頁» 新聞資訊» 綜合新聞

學校舉辦2025年首都大學生文化名家進校園活動

10月17日,“書香青春閱見未來”——2025年首都大學生系列讀書活動之文化名家進校園活動在我校阜成路校區舉行。市委教育工委宣教處處長代兵、新京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孫浩、我校黨委副書記李中奇出席活動。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李敬澤作題為“閱讀的成長史與星空”的專題講座。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北方工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及我校共計近600名師生代表參加活動。活動由新京報社記者劉洋主持。

在開場致辭中,李中奇代表學校對市教育兩委一直以來對我校的指導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對新京報社的信任和支持致以誠摯的謝意,對李敬澤及兄弟院校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他指出,高校引導大學生閱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民族復興的重要支撐。他強調,此次活動是學校依托首都文化底蘊,構建校社聯合閱讀素養培育“共同體”的實踐,期待名家幫助學子跳出碎片化閱讀,實現“廣泛讀”到“深度讀”的跨越,推動書本智慧與實踐結合,達成“啟智潤心”育人目標。

市委教育工委宣教處處長代兵為李敬澤頒發“書香青春 閱見未來”首都大學生系列讀書活動主講專家紀念證書。

活動中,李敬澤從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斯洛的作品切入,提出兩種閱讀態度,坦言自己讀其作品曾遇阻,卻因此體會到“在有難度的語言中獲得對世界新認識”的重要性,以李商隱“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為例,說明詩句魅力在于用語言構建事物關聯、傳遞復雜情感。他認為,人工智能弱化閱讀“求知”功能的當下,有難度的閱讀更能讓人深刻理解世界。李敬澤有特色、有深度、有品質的閱讀分享,讓同學們在書香中進一步觸摸文化溫度、汲取思想力量。

互動環節,面對“語言是否會蒙蔽認知”“網絡熱詞是繁榮還是稀釋語言”等問題,李敬澤表示,人類或陷“語言繭房”,“對話”是破局關鍵;網絡語言展現活力,但熱梗終將逝去,生動表達會成經典。參加講座的同學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我校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的大一學生劉鎧銘寫了一頁紙的感悟,她把李敬澤的金句一一記下。“信息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對世界作出及時反應,已經沒有足夠的耐心和能力,對世界、對自己、對觀點,有深思熟慮后的周詳反應,這是需要我們警醒的,我們應該通過閱讀為自己建立起認知的架構。”劉鎧銘說道。

此次活動也是我校2025年“致知學堂”系列講座的首場活動。下一步,黨委學生工作部將積極貫徹“工商一體化”理念,依托“致知學堂”系列講座,持續推進新生學術養成教育,全新設立“院長論壇”板塊,邀請學院院長走上講臺,為新生講授行業通識、擘畫行業圖景,同步解碼領域前沿趨勢,鼓勵不同學科學生跨專業學習,拓寬交叉視野,激發創新火花,為復合型創新人才培育注入強勁動能。

作者:阿力達

編輯:吳慧中

審核:黨浩

審定:王遠芳 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