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首頁» 新聞資訊» 綜合新聞

喜訊: 我校本科人才培養榮獲多項北京市級獎項及立項建設

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2022年度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22年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和“優質本科教材課件”、2022年“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2022年“北京高校優秀教學管理人員”、2022年“北京高校優秀本科實驗教學指導教師”、2022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2022年度北京市數字教育研究課題的評選結果,我校2位教師、1個本科育人團隊、1位本科教學管理人員、1位實驗教學指導教師、5門本科課程、4項本科教材課件,以及4項教改創新項目、2項數字教育研究課題榜上有名。此外,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的2022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立項情況,我校8項教育規劃課題獲批,立項數量實現歷史性突破。各獎項及項目名單如下。

2022年度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獎名單

教師姓名

所在單位

類別

郭毅

國際經管學院

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王楠

商學院

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


2022年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名單

序號

項目類別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所在單位

1

重點

食品添加劑

孫寶國

食品與健康學院

2

一般

經濟學原理

徐丹丹

經濟學院

3

一般

計算機控制系統

趙峙堯

人工智能學院

4

一般

數學分析

涂建華

數學與統計學院

5

一般

化工原理(上、下)

葉 宏

輕工科學技術學院


2022年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課件”名單

序號

項目類別

教材課件名稱

主編、制作者姓名

出版社

名稱

所在單位

1

重點

《稅收法律實務(第五版)》

郝琳琳、佘倩影、杜津宇

北京大學出版社

法學院

2

一般

電機與拖動基礎

劉翠玲


人工智能學院

3

一般

《食品工藝學》

張 敏

科學出版社

食品與健康學院

4

一般

遺傳與免疫

閆 怡


輕工科學技術學院


2022年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名單

團隊名稱

帶頭人姓名

所在單位

應用統計學

劉艷楠

數學與統計學院


2022年北京高校優秀教學管理人員名單

姓名

所在單位

職務

張 敏

教務處

副處長


2022年北京高校優秀本科實驗教學指導教師名單

姓名

所在單位

職務

李建鋒

人工智能學院

電控實驗中心副主任


2022年北京高等教育 “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立項名單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所在單位

1

面向數字時代的新商科人才深度交叉融合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

毛新述

商學院

2

“三全育人”視域下工科專業課程思政內涵、路徑及評價研究

孫曉榮

人工智能學院

3

基于多元協同的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李海生

計算機學院

4

后疫情時代基于用戶心智模型的包裝設計研究

朱 慧

傳媒與設計學院


2022年北京市數字教育研究課題立項名單

序號

課題名稱

課題負責人

所在單位

課題類型

1

教學質量評價標準與體系的數字化路徑探索與實踐

楊 華

教務處

重點課題

2

數字化時代高校智慧思政教育模式創新與實踐

武晶晶

黨委組織部(黨校)

一般課題


2022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立項名單

序號

課題名稱

課題負責人

所在單位

課題類型

1

共同富裕戰略下提升首都居民數字素養的教育模式研究

王 軼

經濟學院

重點課題

2

構建服務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首都金融科技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賈君怡

國際經管學院

青年專項課題

3

數字化時代首都大學生數字素養現狀、培育體系與后效影響研究

于明哲

國際經管學院

青年專項課題

4

基于教學反饋評論數據的高校在線平臺課程教學效果評價研究

劉佳明

國際經管學院

青年專項課題

5

北京市大學生生涯適應力發展路徑、驅動因素及后效影響研究

鄧春平

商學院

一般課題

6

基于學生畫像的高校思政課精準教學研究

趙麗紅

計算機學院

一般課題

7

大學生網絡社交對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及對策實證研究

楊立功

人工智能學院

一般課題

8

志愿服務對首都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及激發策略研究

張運來

國際經管學院

一般課題

近年來,我校以師德師風建設為首位,以高層次、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育人團隊建設為重點,有效提升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效。既是對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的肯定,也為學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校將繼續加大對本科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勵和支持教師及團隊申報各類高層次、高水平的獎項及研究課題,擴展申報領域,不斷提升獲獎及項目的數量和質量,塑造高等教育的新形態,全力推進“雙一流”高質量建設,實現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