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動態

首頁» 新聞資訊» 校園動態

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一院一課”建設集體備課會

6月11日,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良鄉馬院樓舉辦“一院一課”建設集體備課會。

院長趙春麗指出,“一院一課”建設是為了更好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各學院專業特色深度融合,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深度融合,滿足不同專業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個性化需求,將思政課講出“專業味”,以專業知識夯實價值信仰的基礎,提升思政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真正入腦入心,為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未來發展筑牢思想根基。

備課會上,各教研室老師圍繞“一院一課”建設紛紛發表見解。葛學彬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的“一院一課”建設分享了思考,強調內容契合性、學生接受度、案例匹配性以及方法流暢性的重要性,同時指出教師知識背景的關鍵作用。他還提到在教學中要遵循有限性、適度性和主次性原則,并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教育、科技、人才戰略一章的第三節為例,結合中國被“卡脖子”的技術清單,如人工智能芯片、傳感器等,與我校食品、商科、輕工、計算機與人工智能等專業相聯系,讓理論知識更貼近學生專業實際。

姜茹茹聚焦如何給“新傳”專業學生講好“時代責任擔當”。她從教材內容、學生學情和教學過程三個方面展開,在教材內容方面,將緒論中標題結合新聞傳播專業進行轉換;在學生學情分析上,涵蓋了學生知識基礎、能力基礎以及情感價值觀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中華民族迎來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以更易于新傳學生接受的方式開展教學。

段旭穎針對經濟學院學生,以不同社會力量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為主題,在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背景中巧妙融入經濟學內容,分析了當時人民受到剝削壓迫的原因,并結合數據和案例,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歷史事件背后的經濟邏輯。

王東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切入點,結合教師學科背景和學生專業背景,特別是計算機學院的學生,在緒論課程導論中,對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進行講解,并引入人工智能相關問題,如“AI能否讓人獲得自由?”“為何會有貧富差距?”“虛擬貨幣是貨幣嗎?”等,激發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深入思考。

張娜展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上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特點的學習成果,如食品專業同學的從巴氏殺菌到食品工業生產:食品科學中的實踐與真理、應統專業同學的應用統計學的真理——在不確定世界中尋找確定性,為“一院一課”建設提供了學生視角的實踐案例。

陳美靈分享了“一院一課”的建設思路,一是立足課程、突出特色;二是結合學校、學院情況;三是進行案例、內容建設。同時介紹了準備情況,包括教研室排課保障、教師端實踐探索以及集體備課、科研反哺等方面。在具體內容上,以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為例,從知名企業家案例引出“為什么毛澤東思想不能丟?”“毛澤東思想的魅力何在?”“如何科學評價毛澤東思想?”“如何評價歷史人物?”等問題,引發同學結合專業特色深入探討。

最后,趙春麗對集體備課會進行總結,她肯定了各位老師在學院“一院一課”建設中的積極探索和深入思考,強調“一院一課”建設是學院教學質量提升計劃的核心抓手,要持續深化對各專業學生特點和需求的研究,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真正做到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專業教育同頻共振,培養出具有堅定理想信念、扎實專業知識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優秀人才,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一院一課”建設邁向新高度。

作者:馬克思主義學院

編輯:吳慧中

審核:王遠芳

審定:任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