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招生質量,優化培養方案,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10月16日,食品與健康學院召開“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研討促進會,學習領會學校推行人才培養供需適配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部署要求。學校招生就業處處長石松,學院黨委書記鄭喜姣、院長王彥波、副書記熊慧,副院長王蓓、劉慧琳、孫嘯濤,院長助理張嬋、許朵霞,以及各系主任、班主任代表、輔導員和教學秘書等參加座談研討。會議由鄭喜姣主持。

石松從教育的“三大屬性”切入,指出提高人才培養供需適配度是落實國家戰略部署的政治任務、是踐行教育為民宗旨的本質要求、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支點。她詳細分析了食品與健康學院2025年招生數據和畢業生就業領域單位,論證了引導學生“有工作、好工作、有貢獻”的三個境界層次,闡明了系統構建一體化供需適配管理機制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繼而傳達了《北京工商大學人才培養供需適配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詳盡解讀了構建動態調整的“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建立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供給機制、全鏈條優化提升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指導服務等三項主要內容,鼓勵食品與健康學院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就業為切口,促進學科專業結構優化和人才培養改革,實現畢業生“高就業率、高就業質量、高職業發展潛力”。

張嬋和許朵霞分別總結了學院2025年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情況,介紹了招生工作的主要做法、成效經驗以及存在的不足。針對提高生源質量,張嬋談到,一是?精準宣傳?,著力提升低報考率省份的覆蓋率,加強與優質中學合作,拓展短視頻等數字化宣傳渠道;二是?強化專業認知?,聯合優質企業開展"就業反饋專業"研討;三是?提升專業影響力?,提高國家級競賽平臺參與度,用好名企就業案例深化專業品牌建設。許朵霞談到,一是提前制定專業招生計劃,發揮優秀骨干教師的作用,調動各系各專業教師積極參與招生工作;二是加強宣傳推廣力度,通過官網、學術會議、社交媒體等,擴大宣傳覆蓋范圍;三是優化選拔機制,統籌筆試與復試的考核側重點,全面考察申請者的專業基礎知識、研究潛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王蓓和劉慧琳著重就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養工作的優勢、成效、差距和改進舉措等方面進行了匯報。王蓓表示,將從建好雙學位和微專業、改進中外合作辦學質量、拓展學生實習實踐維度、加強本科生導師管理等,扎實提高本科生人才培養質量。劉慧琳從研究生導師管理、研究生培養方案制定、畢業學術標準等三個方面作了介紹,表示將從交叉學科多元育人角度出發,深入推進校企聯合培養,加強“產學聯用”人才培養工作,同時加強與學工口的聯動,促進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黨委副書記熊慧總結了2025年就業工作,詳細分析了學院近三年的就業數據,肯定了取得的進步,也指出了存在的差距。她向2026年就業工作專班作了再動員再部署,強調充分發揮就業專班全員促就業的合力,特別是輔導員要摸清底數,主動加強與班主任和導師的密切聯系,做早、做細、做實就業工作,通過就業端促進培養端,構建“就業反饋招生,培養支撐就業”的動態閉環。

學院各系代表圍繞招生、培養和就業工作進行研討和交流,提出了幫扶考研學生進一步提高升學率、擴大校企聯合培養力度順勢推進就業、多渠道宣傳提升專業知曉度以利吸引優質生源等舉措和建議。


王彥波在總結講話中對學校招生就業處的大力支持和細化指導表示感謝。圍繞人才培養供需適配機制改革,他強調,要以“工商一體化”理念為引領,立足服務首都,強化校企協同育人,組織好學院產教聯盟對接活動,以專業建設座談會、培養方案論證會、教學團隊聘任會、就業雙選會、專場招聘會等形式,探索各專業與產業對接的協同機制,增強人才培養與產業的適配性。強調全院上下要群策群力、及早行動、真抓實干,為“雙一流”創建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朱晨晨
編輯:李娜 曹薇
審核:熊慧 王遠芳
審定:鄭喜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