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學校在良鄉校區舉辦2025年紅色“1+1”示范項目校內評審會。《支部生活》雜志黨建編輯部主任閆正宇、《大學生》雜志社會編輯部副主任丁莉莎、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副書記李萌,學校學生工作部部長鄭光、學生工作部副部長黨浩、各學院黨委副書記、紅色“1+1”示范項目指導教師、學生黨支部書記代表參加此次活動。

在全校共同努力下,我校紅色“1+1”共建項目喜獲量質齊升、效質雙優的新突破。共建項目總數實現從去年40個到今年71個的跨越式增長,增幅高達77.5%。各學生黨支部緊扣服務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和“四個中心”建設需求,圍繞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社會服務、大中小一體化等主題,開展的一系列扎實有效、特色鮮明的高質量共建活動,讓學生黨員在實踐中深化對“強國行”的理解,踐行時代新人責任擔當。經過學院自評,來自9個學院的11個學生黨支部脫穎而出進入最終的評審。
在現場評審環節,各支部通過5分鐘PPT匯報和30秒短視頻,充分展示了各學院紅色“1+1”項目的特色。經濟學院以云展廳、文創產品和沉浸式路線助力強村富民;商學院構建“1+城鄉黨建聯合體”,以五鏈賦能融合發展,惠及民眾1000余戶;食品與健康學院發揮專業優勢,扎根鄉村,以科普、研發、聯建探索三方共贏振興路徑;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以“黨建+專業+公益”模式,凝聚生態保護合力;數學與統計學院聚焦大中小一體化資源聯動,播撒紅色基因與科學精神,助力青少年成長成才;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錨定人工智能科普,支教活動惠及3000余名青少年,以實際行動賦能科教興國戰略、助力創新人才培養;法學院延續十年共建聯動,以黨建賦能教育創新;語言與傳播學院實施“三步走”計劃,以傳媒之力助推鄉村“紅藝融合”;設計與藝術學院以設計賦能地方文旅發展,用創意助力鄉村“五新”建設,實現專業實踐與區域發展同頻共振。
經校內外專家評委打分,最終評選出學校2025年紅色“1+1”示范項目各獎項。此外,本次評審綜合考量各學院紅色“1+1”共建活動覆蓋率與共建質量,適當擴大評優比例,進一步激發各學生黨支部共建活力,培育更多優質共建項目。


鄭光作總結講話。他對各支部共建取得的成績表示充分肯定,并對下一年度紅色“1+1”共建項目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以“魂”為核心,貫徹“工商一體化”理念,立足學院特色、北工商特質,讓共建既有政治高度又有實踐價值,更有北工商特色;二是要以“質”為基,推動共建走深走實,打造高科技、高質量、高產出的共建項目,以科研共建錘煉科研本領,用技術突破回應國家需求和首都需要;三是要以“量”為翼,進一步提升共建率,主動從“1+1”向“1+N”的多元聯動轉變,資源互補、多方協同,放大紅色共建的輻射效應與實踐價值。

下一步,學校將進一步對紅色“1+1”示范項目成果進行總結、梳理和凝練,以“科技創新支部行”為引領,支持和鼓勵各學生黨支部深入貫徹“工商一體化”發展理念,聚焦學科交叉融合,積極促成學生黨支部與校內外科研團隊、高新技術企業結對共建,共同培育紅色“1+1”工商一體化高質量項目。
作者:阿力達
編輯:阿力達 吳慧中
審核:黨浩
審定:鄭光 王遠芳







